正文

谁是你最大的催眠师(1)

不可慢待的孤独 作者:宋涵


在200年前(1815年),一名叫法里亚的葡萄牙神甫来到巴黎,开始使用“催眠”方式治疗病人。他后来被认为是近代第一位用科学方法实践催眠术的人。

法里亚醉心于研究催眠,是源于一次偶然发现。年轻的法里亚是一个害羞的人,被葡萄牙女王要求在她的私人教堂上布道,上台之前,他紧张得快要晕过去了,一张嘴就舌头打结,他父亲看不过去了,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不用怕,他们只不过是一群稻草人!”当他默念这句话时,他的恐惧神奇地消失了。

后来他就想搞明白,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迅速改变他的精神状态。简单的暗示具有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这是精神世界的运行奥秘,也是催眠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石。

许多人将“催眠”狭隘地误解为:摇晃的怀表、任人摆布而显得可笑的言行、不可思议的控制,却忽略生活中广泛而常见的“催眠”:几乎每个人都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暗示,出让主动的意识,被动地按照他者的指令走,却全然不知。

“暗示”就像一棵没有重量的蒲公英,悄悄落在潜意识的土壤里,即使你的意识没有察觉,它也已经对你的言行起了作用。最简单的例子是广告效应。当你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牙膏中,偏偏挑了印着某一种颜色、字体、品牌名或明星头像的牙膏盒,就是许多次你无意间看到的广告在悄悄地起作用了。这种作用尽管隐蔽,却非常顽固。

一位女心理医生说,她学习了催眠以后,才逐渐看清自己30多年来都是被一个简单的“暗示”所左右的。她出生以后,父母因为她是女儿而失望过,虽然也很爱她,但是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对她说:“你看你这么不听话,你妈生你的时候差点血崩死掉。”于是她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暗示:“我不够好,我不值得,我生出来是多余的,我应该感到愧疚。”她并没有察觉到,就是因为这种低自我价值感,她在很多时候不敢说不,总是去尽量讨好他人,她的男友挑剔她身材不好,她也觉得是自己的错。

她做任何事都非常努力,并且战战兢兢,只是因为在潜意识里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虽然我是女孩,但我和男孩一样强,一样有价值。”后来她成为了一名催眠师,在她十年的催眠治疗工作中,她发现中国许多女孩和她一样,都被一种低自尊的观念暗示着和催眠着。她说:“通常,父母是孩子最早和最大的催眠师。”

是的,我在许多人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催眠作用:

A的母亲在A小时候常常说:“你不知道赚钱有多苦,每一分钱都不能浪费掉。”于是A长大后总是在紧张地赚钱,视赚钱为一生苦役,从未享受过工作的快乐。

B的母亲在B小时候常常问:“仔仔娶了媳妇会忘了娘吗?”后来他每次遇到喜欢的女孩,都会下意识地怀疑:“她能对我妈好吗?我可不能背叛我妈。”

C的父母常常吵架、相互诅咒对方,所以C长大后的婚姻观也就不奇怪了:他认为婚姻是不快乐的无用之物。

D的父亲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常常在D犯错的时候暴打他,于是他接纳了父亲所给的“你就是个顽劣不化的孩子”的暗示,终生与父亲对抗。

E的父母很穷,他们经常对E说:“有些亲戚有点钱就瞧不起我们。”E后来成为一个公司高管,但总有点敏感的自卑,看谁都“瞧不起我”的嫌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