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淇的早年教育(1)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作者:宋以朗 著 陈晓勤


在谈我父亲宋淇之前,不妨先讲一个我觉得颇耐人寻味的人物—我的“不存在”的伯父。祖父宋春舫在1938年去世时,共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叫宋梁,我父亲宋淇是次子,然后是叔父宋希,女儿是宋哲明。

关于这位伯父宋梁,我没有任何确实的资料。我父亲曾告诉我关于他的故事,但我对它的真实性持保留意见。据说祖父在年轻还未结婚时,跟家里的一个丫头有了孩子。我曾祖母下令,丫头可以在家里待产,将来生下来的若是儿子,就留子不留母,若是女儿的话,则母女皆不留。这故事听起来分明是旧粤语电影的桥段。结果诞下儿子,曾祖母便赶走了那丫头。这个私生子就是宋梁,他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别的儿子,所以宋梁也不喜欢这个家庭。1949年之后,他带他的儿子宋天泰到新疆发展石油工程,从此便跟我们断绝了联系。现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书信之类保存下来,只是以前在父母间的一些玩笑中,我偶尔会听到他的事。父亲跟我说的往事,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呢?现在也无从深究了。

现在开始谈谈我父亲的故事。他生于1919年5月,卒于1996年12月,原名宋淇,又名宋奇、宋悌芬 (Stephen Soong),笔名有很多,如林以亮、余怀、飞腾、杨晋、唐文冰、欧阳竟、欧阳询、庞观清等。他小时读四书五经、先秦诸子等古书启蒙,其后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北平燕京大学西语系,获荣誉文学学士。抗战期间,他在上海从事话剧和学术活动,编有舞台剧《皆大欢喜》,与钱锺书、吴兴华、夏济安、夏志清、傅雷、张芝联等人皆有深交。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担任美国新闻处编译部主任(因工作关系而结识了张爱玲)、电懋影业公司制片部主任、邵氏影业公司编审委员会主任。在电懋期间,他编写了脍炙人口的电影剧本《南北和》,是香港作家中最早进军电影业的人。文学事业方面,他主编过颇有影响力的《美国诗选》《美国七大小说家》《美国文学批评选》等书,又在1972年创办《文林》杂志。此外,在1968年至1984年间,他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筹组翻译研究中心并任主任,主持《译丛》中译英半年刊,还是香港翻译学会发起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昨日今日》《更上一层楼》《红楼梦识要》《林以亮论翻译》《林以亮诗话》等。

自小父亲就在上海大屋(愚园路1000号)里接受私塾教育,即广东人所谓的“卜卜斋”。为什么叫“卜卜斋”呢?其一,如果你学不好,老师会用木尺打头,发出卜卜声响;其二,“卜卜”也代表背书时的节奏。我小时候也读过卜卜斋,所以深知个中甘苦。父亲当时接受一对一的教学,有时也跟弟弟宋希一起上课。他读过的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四书》《诗经》《春秋左传》《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庄子》与《列子》。其中《庄子》与《列子》不是塾师的主意,而是祖父的主张,认为它们的文体有特色和个性。父亲不知道背四书五经是否有用,但这无疑为他将来的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前提到我曾祖父为人较吝啬,人也较为吝啬,所以请塾师一事,应该也是祖父自己的主意。我父亲、叔父都是非常孝顺的孩子,在学业上从来不用双亲操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