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者这碗饭(2)

其实谁都不容易 作者:陈澍


某年同学聚会,一位已在某家美国投资银行混得“副总裁”头衔的同学试图分析我的职业,他对记者工作的归纳显得很通俗易懂。“记者不就是这里开会,那里吃喝,然后每天晚上写个稿子交差?”

我问他的“副总裁”日子过得如何,同学回答也很简单:“和你差不多,这里开会,那里吃喝,然后运气好就能推动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IPO”。末了,我的另一个做律师的同学对我们的这番谈话做出总

结性陈词:过程类似,结果不同。后来遇到对记者这碗饭有类似认识的朋友还真不少,包括我的朋友Y 先生的一位前女友,据说他们分手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女方认定Y 先生工作如此“悠闲”,却没有好好想念她,照顾她。

至于一些对记者有反感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类似戴安娜王妃和“狗崽队”事件的困扰,也有一些受过新闻伤害的名人,可谓“一朝被蛇咬”,一见到记者就怒火中烧。曾经也有朋友把我的职业和麦当劳餐厅的服务员相提并论。如今全世界就一个关键字“忙”,新闻也好比麦当劳的汉堡包,两口三口就吞下去,于是再大的新闻过了今天也就成了旧闻,直到某天会因为某个历史事件而被学者在某个图书馆的馆藏里再找出来讨论一番。

我也经常听身边的女记者们抱怨说记者这碗饭对她们来说好比“空中小姐”,都是一碗“青春饭”。年纪轻的时候还有力气在外面跑,30 岁一过,每天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照镜子,哪里还有心情再挖独家。有些于是“退居二线”做了编辑,或者离开通讯社和报纸这样过于“操劳”的媒体,找一家类似ELLE这样的时尚月刊写写那几场风花雪月的事。

除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抱怨,记者们当然也有开心的时刻。最开心的莫过于发现可以“震动地球”(西方新闻界常说如何可以“shake the world”)的独家新闻,而比独家新闻更开心的也许是你和志同道合的新闻战友们一起聊起独家新闻背后的故事,那时候你会发现享受过程和追求结果其实一样重要。

当然也可能有写错的时候,能找到一两个真正懂你的人,向他(她)倾诉你的委屈和苦涩,那会是一件无比欣慰的事情。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校园里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话,叫作“理解万岁”。记者总是希望从各个角度去挖掘和理解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记者本身也正是最需要被理解的一群人。当每一个记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整篇报道顶端的时候,他(她)享受荣誉,也时刻准备着接受挑战。记者这碗饭,有时真比烟花还寂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