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迁徙前夜 4

远乡 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这些流亡学生穿越了千山万水,见证了时代风云巨变,成为那个时代最典型的标记。

就在他们因前途迷茫而向南转移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在为是否去台湾而犹豫。这些先一步走向台湾的人,多半是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及有钱家庭,由他们开始,带动了整个社会迁移台湾的热潮。但“二二八事件”所带来的肃杀气氛让很多人踟蹰不前。

严隽泰:我大伯父他就没有出来。他曾经来过台湾,爸爸也要他留下来,但他不愿意。他说他的事业、家庭都在上海,他不愿意丢掉,就又回去了。很多人都想,日本人都来过了,搞了我们8年,(我们)也挨过了,那共产党总归是自己同胞,都是中国人,应该不会比日本人更坏。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不过,时局还是推动着一波又一波的人赶来相对稳定的台湾。1948年冬天,11岁的严隽泰随着家人来到台北,与先期来台的父亲团聚了。

严隽泰:我们刚来的时候,台湾都是碎石子的路面,路上穿皮鞋的人很少,大家都穿着木屐。以前我们的房子都是榻榻米,榻榻米最容易住人了,它有大的方帐子,就是房间的四个角落都有个钩子,所以四个钩子一钩,方帐子一张,整个帐子就跟房间一样大小,所以一间房间可以住五六个人。实际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这种,十一二岁的时候,帐子一张起来,我们就在里面吵啊闹的,小孩子很高兴。

在严家的背后,一艘又一艘船频繁地往返于上海和台湾之间。来自上海的富家女子司马秀媛,也挤在人潮中奔赴遥远的新天地。

张典婉(司马秀媛之女):看过电影《滚滚红尘》的人都知道,那个电影里描述的那艘船其实就跟太平轮当年的状况是一模一样的。我妈曾经说过,她并不想来台湾,因为语言不通,她对台湾不了解,另外上海也过得非常舒服。但是当时通货膨胀已经非常厉害,我母亲家产很多,可是那时候几乎不能脱手,我妈妈后来就留了一些地契,匆匆带了简单的行李,把养的两只狗装上篮子,一个皮箱,就这样到了台湾。

当时的基隆港,曾经一天内涌进五十五艘船。在这数量众多的船中,中兴、太平和华联三艘轮船以搭载乘客为主,司马秀媛当时就搭上了太平轮。

张典婉:太平轮是个豪华客轮,在光复以后,曾经是一个很棒的商船和旅游船,但是在逃难的过程里,据我母亲形容,其实并不是那么舒服的。第一,风浪大,因为那已经是下半年了,秋冬季;第二,整个吃食、居住环境都非常差,每个人都挤上船,能够分到船票就已经不得了,都是逃难般塞上那艘船。上船的人都是所谓当时的社会精英,其实每个人都是以难民的身份到了台湾。

有票的人争先恐后地上船,没票的人也拼命地往船上挤,每一次从上海港口驶出,船上都载满了远远超过其准载人数的人。就在司马秀媛被送抵基隆后,太平轮在下一次出航的路上与上海荣氏家族的货轮建元轮相撞,船上超过900人罹难。

这一事件震动全国,太平轮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但悲惨的事故并不能阻止人们逃离的脚步,无数人依然涌向码头,期待着抵达彼岸。这些涌向海峡彼岸的滚滚人流,如同交响曲的序章,正隐隐揭开一个大时代的序幕。

只是,那将是多少人的流离失所、多少家庭的生离死别,此时无人能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