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手大陆、右手台湾(二) 2

远乡 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而在那划破天空轰鸣而去的机影之下,是波澜起伏的海面,以及挣扎在海峡两岸,苦苦逃难求存的大批人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迁台的海军、空军那样顺利登陆台湾,许许多多的人在陈诚的入台管制政策下,即使乘船到了基隆港边,也依然无法上岸,只能原船回头,重回纷乱中的大陆或者另谋出路。陈履安记得,当父亲年老后提到这些人时,脸上总有说不尽的痛苦,但眉宇间却有不得不为之的坚决。

在那样一个数百万人大迁徙的乱世里,混杂着无数种考量和权衡,对错、公平根本就无暇顾虑,奔涌而来的只有数不尽的现实、现实、现实。生与死,是那个时代里最大也是最近的考验。

这个考验不仅横在每一个艰难求存的普通人面前,也横在国民党军队和政权面前。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宣言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华民国在大陆将近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就在新的政权诞生后不到一个月,一场后来被看做是划定台海格局的战役爆发了。10月24日,一枪未发就拿下了厦门的解放军三野炮击金门,并分批次进行登陆,要对国民党残部作最后的歼灭打击。

隆隆的炮声震动了国民党高层。这个小小的金门,面积仅有150平方公里,但它却是台湾的门户,是进入蒋介石口口声声所称的复兴基地的第一道大门。当时人在台湾的蒋介石急电驻守金门的东南军政副长官汤恩伯,要他就地督战,绝不可失守。

战争持续了三天两夜。最终,解放军因为不习海战、后援不济而失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一次难得的“大捷”。

10月25日清晨,担心金门战火一夜没睡的陈诚,参加了庆祝台湾光复四周年的运动会。

陈履安:战役是还在打,所以一晚没有睡,可是第二天10月25日正好是台湾省光复节,要举办什么运动大会,我父亲作为省主席还要上台去演讲。后来他告诉我,他一路坐车到司令台的时候,心里还在想,不知道前线战况如何。后来走到司令台之间的时候接到通知,胜券在握,已经掌握局势了,他才如释重负。他心中很高兴,知道台湾的安危在那一刹那之间已经定了。

而这个消息也让蒋介石流下了眼泪。他们都明白,这其实是一场事关生死的要战。

这场大陆称为“金门战役”,台湾当局称为“古宁头战役”的战争,让解放军充分看到了自己渡海作战能力的不足,不再贸然向台湾进发,这让在大陆一路溃败的国民党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子民写照

上海解放后,人群汇集的地点随之转向广州。从大陆各地汇集而来的逃难人潮,随着国民政府的迁移而涌到了广东省的海岸线边。

从上一年起就从山东一路撤逃的黄如藻、庄惠鼎等流亡学生们,在1949年的3月搭上了浙赣线的火车前往江西。年轻的他们尽管还一路唱着歌,但颠簸的残酷和辛劳却让每个人都备受折磨。

庄惠鼎:坐上火车以后,就是走浙赣线到江西,走了七天七夜。我们坐在车顶上,下大雨就在上头淋雨,那时候我们还穿着棉衣服,棉衣服都淋湿了,湿了以后再在身上干掉。我们小孩不敢下去,都坐在那里,又困,就每个人都在腰里拉一根绳子,再到火车头上圈一圈,打瞌睡的时候往前面一趴,绳子就把他勒回来。有时候绳子不牢,人就掉下去。所以(20世纪)50年代有个《新文艺》杂志,我们有个高年级的女同学,笔名叫傅迟,在那上面写了一篇文章,说沿途有个小孩掉下去了,有人用绳子(把他)拉上来了,说那个小孩就是庄惠鼎。我看到以后她就问我有没有这回事,我说还真是有这回事,有的同学就掉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