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关E.T.(2)

2001:太空漫游 作者: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满怀希望地谈论通过更高维度空间的捷径、比直线还直的线,以及超空间联结的方式,他们喜欢借用上个世纪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数学家所创造的生动说法:“太空里的虫洞。”至于那些批评这些想法太过天马行空、不值得认真看待的人,则会抬出玻尔(NielsBohr)那句名言:“你的理论真够疯狂,不过,还没有疯狂到足以成真的程度。”

如果说物理学家之间的争论不小,和生物学家比起来,则是小巫见大巫。生物学家讨论的是那个老掉牙的问题:“有智能的外星生物到底会是什么长相?”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主张这种生物一定长得像人;另一方则坚信“他们”绝不会长得像人。

主张第一种答案的人,相信有两条腿、两只手、主要感觉器官都长在最高处的这种设计,十分根本,也十分合理,因此很难想出更好的设计。当然,其中也会有些小差异,譬如是六根手指而不是五根,皮肤或头发的颜色比较怪异,脸部器官的位置也会有些奇特,但大多数有智能的外星生物(extraterrestrial)——简称E.T.——形貌应该和人类十分类似,在光线比较暗,或是一段距离之外的地方,不会引你再看第二眼。

这种拟人化的想法,深为另一派生物学家所耻笑。这派人物都是太空时代的道地产物,自认为彻底摆脱了过去的偏见。他们指出:人类身体是历经几百万次演化抉择之后才有的结果,是万古以来的机缘产物。在无数次抉择的过程中,任何一次的基因骰子都可能掷出不同的结果——结果是否更好并不一定。因为人类的身体是个怪异的即兴创作,充满功能经过转换(并且转换得不见得成功)的各种器官,甚至还留着像盲肠这种已经废弃的——比一无是处更糟的东西。

鲍曼还发现,另有一些思想家的观点更加奇特。他们根本不相信真正先进的生命还需要具备有机的躯体。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他们迟早会摆脱大自然所给予的这个脆弱的躯体——这个容易生病,容易出意外,又使他们不免一死的躯体。等他们自然的躯体损耗殆尽(甚至可能早在那之前),他们可以建造金属与塑料的躯体取而代之,进而达到不死的境界。大脑这个有机躯体最后的残留物,可能会再保留一阵子,指挥机械构成的四肢,同时通过电子感官来观察这个宇宙——比起盲目进化所可能发展出来的感官,这些电子感官要精妙多了。

即使在地球上,大家也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上千万过去不免没命的人,现在有幸借助于人工四肢、人工肾、人工肺、人工心脏,活得生龙活虎,幸福愉快。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只能有一个结局,无论这结局多久以后才会到来。

而且,到最后,连大脑也可以不要了。就意识的载体而言,大脑也不再是必要的——电子智能的发展,已经证明这一点。心灵与机器之间的冲突,最终可能通过完全的共生机制而解决……

然而,这就是最终的结果吗?有些神秘倾向的生物学家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根据许多宗教的提示,他们推测心智最终可以摆脱物质。就和血肉之躯一样,机械躯体也不过是跨入另一种存在形态的垫脚石而已——许久以前,大家称之为“灵魂”的那个存在。接下来,如果还有比那更进一步的超越,那惟一可能的名称就是“上帝”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