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作者:左汉林


绪 论

唐代的乐府诗许多是可以人乐演唱的,它们或流传于宫廷,或风行于

市井。人乐演唱成为唐诗流传的重要途径之一。《乐府诗集》中就收录了

大量的唐人乐府诗。解读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必须对唐代的乐府制度

有清晰的认识。本书即以唐代乐府制度为研究对象,旨在详细描述唐代

乐府制度,并揭示唐代乐府制度与唐代诗歌之间的复杂关系。

乐府,一般指朝廷管理音乐的机构,亦代指朝廷音乐机构管理的各种

音乐及其歌词。乐府还是诗之一体,凡是内容或题 目模拟汉乐府的作品,

一般也称之为乐府。任半塘说“:我国古诗歌凡联系声乐者,除《诗经》、

《楚辞》外,因文人好古博雅,遂借用‘乐府,一名,为其通称。"①在唐代,乐

府至少有此数意。本书中的乐府主要指的是唐代朝廷管理音乐的机构和

组织,具体包括太常寺中的太乐署和鼓吹署、梨园与教坊。乐府制度指的

是与以上音乐机构相关的各种制度。

国内关于唐代乐府制度的论述主要出现在音乐史著作中,但其涉及

唐代音乐制度的部分均篇幅有限,论述简略,属于概述。

如廖辅叔的《中国古代音乐简史》是以 1 9 5 9 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

国音乐研究所指导拟订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提纲》为基础编写的,全书共

分“原始社会的音乐"“、奴隶制社会的音乐’“、封建社会前期的音乐’“、封

建社会中期的音乐’“、封建社会后期的音乐"五编。该书对唐代的乐府制

度基本没有涉及,但简要论述了燕乐、法曲及乐工的地位。杨荫浏的《中

国古代音乐史稿》亦在《中国古代音乐史提纲》的基础上完成。此书先完

成从远古到宋代部分,后补充了宋以后部分,成为完整的音乐史,该书基本

代表了几十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最高成就。该书在第九章对唐代乐

① 任半塘《:唐声诗·弁言》,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2 年版,第 1 页。

2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府制度进行了介绍,涉及太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但比较简略,只有

几页的篇幅。该书在太乐署一节谈到乐工的考核,在教坊部分论述到教

坊的乐工问题,在梨园部分谈到梨园的几个组成部分和位置。该书对乐

工的地位问题也有所涉及,但对鼓吹署基本未加论述。金文达的《中国古

代音乐史》是在他连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的基础上完成的,该书以时代为序分为五编,在第三编对唐代的燕乐和雅

乐进行了介绍,并有“音乐机构"一节,但只以两页的篇幅介绍了唐代音乐

机构的概况。吴钊、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最早出版于 1 9 8 3 年 ,1 9 9 3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增订本。该书论述了唐代的各种音乐形

式,对音乐机构的论述则非常简略,对乐工的地位问题有所涉及。秦序的

《中国音乐史》出版于 1 9 9 8 年 ,该书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虽

然没有专门章节讲述唐代的音乐制度,但对唐代的雅乐、多部乐与二部

乐、梨园乐与教坊乐的大致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

乐教育》是一部艺术教育通史性著作,该书对唐代太常寺、教坊、梨园乐工

的技艺传授情况进行了论述。 ‘

国外涉及此论题的是 日本学者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和田

边尚雄的《中国音乐史》。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是研究唐代音

乐制度的专书,该书原分上下两册,上册的“序说”是对唐朝乐制的概述,

论述了唐代以前的乐制、唐代乐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以及唐代乐制对后

世的影响。“各说’中“太常寺乐工’部分不仅阐述汉唐间太常寺乐工制度

的变迁,而且论述了唐代太常寺乐工的产生、人数、身份、考核等问题。

“教坊’和“梨园"部分则对教坊和梨园的设立和变迁、乐工、组织等重要问

题进行了分析。该书下卷主要研究唐代的十部乐和二部乐问题,对其成

立、变迁、内容、性质等论述详明,此外还论及唐代的妓馆和四部乐等问

题。总的来说,该书内容丰富、论述详细、材料充足、结构完整,相对详细

和完整地勾勒出了唐代音乐制度的概貌,可称典范之作,凡研究唐代音乐

制度者多参阅该书。但其中一些结论尚可斟酌,所论及的问题仍有必要

进一步探讨,还有一些问题(如鼓吹乐)则未见论及。本书主要对该书存

在的和未论及的问题进行讨论。田边尚雄的《中国音乐史》也属于中国古

代音乐通史,书中对唐代音乐制度问题略有涉及。 1

绪论 3

另有部分专著和论文论及唐代音乐制度中的某些问题。对唐代太常

寺中的鼓吹署和太乐署,陈戍国的《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任爽的

《唐代礼制研究》和杨志刚的《中国礼仪制度研究》都曾进行研究。陈戍国

的《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详述了唐代的祭礼、丧礼、军礼、外交礼仪

等礼仪的仪注,其祭礼部分涉及唐代的太常寺及其雅乐。任爽的《唐代礼

制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吉礼、宾礼、军礼、嘉礼、凶礼来论述各种礼仪

的变迁和仪注,下编讨论礼制与唐代社会的关系,对了解唐代礼仪很有帮

助。杨志刚的《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属于中国礼仪制度的通论,不仅阐述

具体的礼仪仪注,而且探讨了礼制的沿革及礼与中国文化演化的特点关

系等问题,对了解唐代的礼仪制度亦有所帮助。三书基本勾勒了隋唐五

代时期礼制的大体轮廓。沈冬的《唐代乐舞新论》对太常寺所辖音乐及献

乐问题有较深人的讨论。

关于梨园的专著有李尤白的《梨园考论》一书,该书对梨园的来历、遗

址、组织、节目、乐工服饰化妆等均有涉及。此书结合实际地理考证出唐

代梨园的位置。任半塘的《唐戏弄》中有《梨园考》一节,对梨园的位置、人

员、性质等也有深人的论述。此外,张兵的《中国古代梨园百态》,黄立新、

沈习康的《梨园撷英》等著作,对此论题也有涉及。迟乃鹏的《唐梨园考

辨》和班一的《梨园弟子称谓考》两篇文章,重点论述了与唐代的梨园相关

的某个问题。王齐秀的《华清池·梨园遗址·唐玄宗》及《唐华清宫梨园

遗址在骊山发现》,证明除两京之外唐华清宫亦曾经有过较为频繁的梨园

弟子演出活动 。

任半塘的《教坊记笺订》对唐崔令钦的《教坊记》进行了细致的考订,

涉及与教坊相关的许多重要问题,特别是对《教坊记》中所列曲名逐一详

细考证,材料丰富,结论可信,对教坊曲的分类尤能助人认识教坊曲的本

质。张发颖的《中国家乐戏班》《、中国戏班史》,修君、鉴今的《中国乐妓

史》对唐代教坊略有提及,对教坊的乐人情况也稍有论及。

此外宁俊红的《谈(教坊记)中“戏"的涵义》、周延良的《关于(教坊记>

中几个曲名的考辨》、章继光的《唐代教坊与诗歌》等文章探讨了教坊的曲

目和教坊是否有戏剧等问题。关书敏的《唐代教坊妇女生活简述》、章继

光的《唐代地方妓伶与诗歌》、高世瑜的《唐代的官妓》等文章对唐代的教

4 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坊乐工和地方乐妓问题有所关注。

吴相洲先生的《唐代歌诗与诗歌》、《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

究》是研究唐代歌诗与文学关系的专著,重点探讨了初唐近体诗体式的

形成、盛唐诗的繁荣、中唐元白诗派的创作及晚唐诗歌创作与唐代歌诗

传唱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两书论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盛唐乐府制度

与盛唐文学的关系问题、边将献乐问题等,许多是从乐府制度的层面进

行论证和考察的。两书从乐府制度的角度研究唐代文学,提出了许多

新 的命题 。

项阳的《山西乐户研究》,乔健、刘贯文、李天生的《乐户:田野调查与

历史追踪》涉及唐代乐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问题。项阳的《山西乐户研

究》在对山西乐户的后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阐述了乐户的社会

地位、生存方式、组织形式,使人对历史上的贱民制度有了更为深切的了

解。乔健、刘贯文、李天生的《乐户: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也是建立在详

细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的乐户研究专著,该书论述了近代乐户的婚姻

家庭、存在形态、活动情况及地位与角色等重要问题,材料丰富、条理清

晰,对认识唐代的乐户有很大帮助。

此外 ,凌廷堪、林谦三、丘琼荪的《燕乐三书》、刘崇德的《燕乐新说》

涉及唐代音乐的乐律问题,日本学者林谦三的《东亚乐器考》研究唐代

的乐器,姜伯勤的《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重点论述了敦煌音乐中

的一些重要 问题 。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关于唐代乐府制度问题,概述较多而细密的考

察和宏观完整的描述较少,除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以外,没有

一本研究此问题的专著。因为对唐代乐府制度认识不甚清晰,致使许多

论及唐代音乐的文章不够深人。

因此,本书拟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达到以下两个 目的:

第一,对唐代乐府机构进行全方位描述,澄清模糊认识,纠正谬误,完

整地再现唐代乐府制度的全貌。

第二,在完整勾勒唐代乐府制度全貌的基础上,考察唐代乐府制度对

诗歌创作的影响。

本书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文献考证解决以上问题,并主要参考

绪论 5

赵敏俐先生提出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生产理论。①

本书拟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对唐五代协律郎和太乐、鼓吹令丞的生

平事迹进行考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太常寺乐官的情况,重点探讨协律郎和

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和职责。阐述唐太常寺乐工的来源、身份构

成、法律地位、社会地位、番上活动。研究太常寺的音乐,重点讨论郊祀与

庙祭之乐、多部乐与二部乐以及采诗、献乐与献诗等问题。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论述梨园的建立与沿革问题,探讨梨园

的内部组织情况,重点讨论梨园的乐官、乐工情况以及梨园组织与诗歌的

关系问题。在对现存梨园法曲渊源的考辨基础上,探讨法曲的性质和影

响。

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十章),研究内教坊的创立与沿革、内教坊的组

织情况及音乐。梳理教坊创立和沿革的过程并讨论教坊乐官的种类、来

源、身份、社会地位、经济来源等问题。重点关注教坊曲与唐代文学的关

系问题 。

第四部分(附录),分别对唐五代协律郎的情况,唐五代太乐、鼓吹令

丞的情况,唐五代多部伎演出情况,唐梨园弟子和教坊乐工情况进行全面

的考察。因属于对具体问题的考证,篇幅较长,故列为附录。

唐代乐府制度较为复杂,涉及的问题较多,有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

和军队中的音乐机构问题,本书未能予以讨论。对唐代乐府制度与唐代

文学的关系,虽然根据材料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但尚可进一步深入。这些

问题的解决 ,只能留待异 El了。

① 参见赵敏俐《:关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生产的理论思考》《,中国诗歌研究》

第二辑,第 4 7—9 3 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