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玄教师”汤若望(2)

掌控大清的帝后权臣 作者:任秋平


刚刚入关的满人可没那么啰嗦,清政府立即宣布采用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不久汤若望接任钦天监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而且自汤若望之后,直到清道光年间,钦天监官员都由西方传教士担当,其影响亦由此可见一斑。

古往今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准确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人,在公众眼里与神人无异,汤若望因此受到上至宫廷、下到百姓的众多“粉丝”追捧,自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粉丝,就包括当时的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

话不能扯远,在西人魏特所著的《汤若望传》中,对很多细节进行了描述,我们随意找几处来感触一下“通玄教师”当时的境遇。

这部传记中,对孝庄太后记载不多,但因为汤若望曾治愈她的侄女——顺治帝未来皇后的病症而拜为义父,顺治也就此称汤若望为“玛法”,按中国人的辈份论应该叫“干姥爷”。虽然后人多方理解,但两人确属隔代人。放开孝庄不说,单是顺治,书中就有二十四处记载他亲往汤若望在宣武门的住所——南堂。那么我们会问,这老汤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超级魔力,让这位迷恋美人超过热爱江山的年轻皇上,还包括其周遭臣子如此趋之若鹜呢?

在中国人眼里,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尤其这来自大洋彼岸高鼻深目的洋和尚所念出的“经文”,对生于深宫之中,饱受宫规廷律之苦的顺治而言,可以说神秘中透着种难以言喻的祥和与慈爱。这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对幼年丧父、母亲约束甚严的顺治来说,是如此不可多得,所以频频光顾教堂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两人过从甚密的交往中,汤若望虽以传教为接近皇上的第一要义,然而顺治更感兴趣的是这位外国老人的丰富阅历与渊博的学识。虽然也对教堂中的物件儿倍感好奇,但二人相处时,更多的内容是老汤可以让皇上由着性子“胡闹”。譬如顺治会端着一杯奶茶,先尝一口后再将金杯递给“玛法”,丝毫不理会旁边大臣的目瞪口呆;为让老爷子开心,让五百名满洲卫士模拟战场厮杀;为共同炮制琥珀油,皇上亲手称出三百包药量,让人包好交给汤若望。不知道曹雪芹在撰写宝玉淘弄胭脂膏子时,是否从中捕获过灵感;深宫清谈中,顺治会把自己所用的貂皮褥子送给汤若望当坐垫,人性的温暖就在这寒意阵阵的冬夜里漫漫流淌着;在玛法房中坐久了,顺治会自动要葡萄酒喝;正月三十儿,也就是皇上过生日的前天,毫不理会宫里沸沸扬扬地筹备万寿节,却跑到老汤这里来一起聆听铁匠们的打铁声儿……

更在顺治十年,亲赐汤若望“通玄教师”予以褒奖。顺治十四年,又亲赐天主堂御制碑文,并赐教堂匾额为“通玄佳境”。至此,汤若望在朝中的特殊位置似乎达到了巅峰。但神父的心灵是纯净的,也许吸引中国皇上的正是这份澄澈与坦荡。当然汤若望的单纯还包括善良无私,虽然也曾接受太后和皇上的赐赠,但为钦天监工作人员争取福利、为避免扰民阻止皇上大规模游猎,则冒了被皇上因此疏远的风险。最严重的一次,是话里话外对顺治在情感上的“横刀夺爱”进行了严正批评。不可思议的是,顺治在经过羞怒、狡辩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汤若望的指责,继而探讨起吝啬和淫乐之间,哪一项为害更大。汤神父自然选择了后者。

在两人的忘年交往中,汤若望的传教工作也并无想象中的顺利,因为满清高层对喇嘛教的认同,原本就是根深蒂固的,汤若望的天主教一直在和喇嘛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空进行着暗流汹涌的宗教“逐鹿”。这一尖锐矛盾,最终爆发在力阻顺治准备离京亲迎西藏达赖上。这次事件以汤若望站在顺治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进而剖析到“闯贼”李自成的某些余部藏匿在喇嘛群体中,劝阻终告奏效。

简而言之,如果不是顺治的英年早逝,汤若望的结局应该会好得多。可惜天不假年,福临这一撒手而去,玛法的很多项举措立时没了着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