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情结山水的精神遂愿

大风起兮 作者:王志清


清代阮元在《四六丛话》“后序" 中说 :“综两汉文赋诸家,莫不洞 穴经史,钻研六书,耀彩腾文,骈音丽字。"⑩ 清代刘熙载云 :“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 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刘熙载又说 :“以赋 视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势恶。故才弱者往往能为诗,不能为赋。积 学以广才,可不豫乎? " @ 所有的这些很有代表性的关于辞赋创作的论述,无非在不遗余力地 强调一点,那就是辞赋是一种极其难以写作的文体,就是辞赋具有壮大 之美的特征。辞赋作者需要非同寻常的才力学养。因此,辞赋写作的难度, 当为中国文学各体之最。既要有胸藏万卷的学力,又要有情采并茂的素养; 既要能够富博征实,又要能够文采斐然。也许正是这种高难度的挑战性, 最最吸引袁瑞良,强烈地刺激了具有挑战性格的袁瑞良,激励他通过赋 体文学来展示 自己的才情学识。换言之,从客观上看,作家与存在精神 以及艺术形态双重邂逅,使袁瑞良选择了赋体书写这种擅长夸张的文学 形式,是因为他非此形体不足以骋其才,不足以放飞其不可遏止的激情 与无可限制的想象力。诚乃作者一定的思想深度与创造欲望与赋体文学 形式之创造间的强力互动。 第三节 情结山水的精神遂愿 选择了赋体文学的袁瑞良,选择了形式优美和内容广博相结合的体 制,也就是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高难度,故而,他也必然会选择山水,选 择体物言志的写作形态,选择寄情山水而追问山水的形式。中国文人们 与生俱来而又根深蒂固的恋山爱水的情结,以及范山模水的行为,牢牢 1 0 /大风起兮……袁瑞良赋体文学论地维系着袁瑞良的山水文化的精神理念,规范着他的创作走向,成为他 探求天地玄远之道的定力和动力。 杨万里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 :“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 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 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焕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⑥在这篇作 于淳熙丁未 (1 1 87 年 ) 四月三日的序文中,作者自述在五十一岁时“忽若 有悟 ",自辟蹊径 ,面向大 自然寻找诗意 ,开出无限生机。于是 ,出现了 顿悟之后诗思泉涌的不可思议的情形,一年零两个月的时光,他竟然创作 了四百九十二首诗,真可谓“:万象毕来,献予诗材”。杨万里的这种创作“奇 迹”,在袁瑞良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和呈现,他三年时间写成六十多篇赋。 这种激发的本身,对于袁瑞良来说,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据袁 瑞良自己说,在写赋之前,他“从来没有写过文艺创作方面的东西"。他 所从事的是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的研究工作,文学创作起根发苗是他 2004 年写了一篇《温州随感》,是用“之乎者也" 写的。结果,在南通市委、 市政府三个内部刊物同时登出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这第一次的“之 乎者也”,把南京一家影片制作公司吸引了来,让他写了《阅江楼赋》, 并刊发在 2004 年的 1 2 月 23 日文汇报“笔会"栏目。于是,便有了狼山赋、 军山赋、濠河赋等等,还刻了碑文,成为旅游景点。这些,都可以视为 袁瑞良撰写鸿篇巨制《神州赋》的热身准备活动。2005 年,他在黄山参 加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上得黄山光明顶,又上始信峰,眼睛马上 一亮,发出“始信方知画笔穷" 的感慨。黄山归来,灵感冲动,欲罢不能, 大概花了半年时间袁瑞良写出了《十赋黄山》。《十赋黄山》之后,再写《十 问黄河》,又写《十望长江》、《十叹长城》,编成一套,名之日《神州赋》。 可见,袁瑞良选择赋体,诚是偶然中含有必然。 作家的创作,必须表现和求取山水自然的生命精神,而山水本身也 第一章/袁瑞良赋的写作缘起/1 1蕴涵着自然之道。在袁瑞良的眼中和笔下,黄山已不是黄山,黄河也不 是黄河,长城、长江也不是其本身,而是一种图腾,是一种人文精神, 是一种民族魂。袁瑞良自身经历的文化本性,其生命个体中的灵气、灵性, 以及他兴致盎然地看待山水万物及各类生命的爱心,超离现实人生而瞩 目终极关怀的人道主义热情,契合了这种召唤,从而发生了文化、美学 的感动,产生了深邃的心理活动,决定了他创作的终极关怀的意义和审 美 目的,于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也对作家生成了巨大而神秘的 召唤力量。庄子日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选择上的必然性与偶 然性同存,使袁瑞良自觉地把个人的生命汇人世间万物之流中,从而体 察到天地万物变化无穷之大美,感悟到自然、社会、人类生命循环往复、 生生不息之大道,其精神于山林丘壑中遨游,在灵性黄山、黄河、长江、 长城的五音繁会的合唱中,听到了“天人之合"的天籁之音,进而神思飞扬, 心境阔大,灵感为之激荡,精神为之飞升,山我合一,水我沟通,胸有山水, 心孕风云,作者赋予这些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对象们以形象美、象征美、 理性美和精神美,表现天地宇宙的深奥的精义,表现对历史文化和生命 意义的深刻反思。 注 释: ①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北京:工人出版社,1 987 年版,第255 页。 ②袁瑞良:《十赋黄山》上海研讨会,2005 年 1 O 月 1 6 日。 ③刘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8 1年版, 第 8 1 页。 ④谢榛撰:《四溟诗话》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 985 年版,第 41页。 ⑤刘禹锡撰,瞿蜕园校点:《刘禹锡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 第 1 4 1 页。 ⑥叶燮:《原诗·内篇下》,见《清诗话》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 2 /大风起兮… 袁瑞良赋体文学论 第 572 页。 - ⑦ 刘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83 年版, 第 308- 309 页。 ⑧ 刘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83 年版, 第 3 11 页。 ⑨ 向新阳、刘克任校注:《西京杂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 1年版, 第 9 1 页。 ⑩《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二十四史》,北京:中华书局,1 997 年版,第 3575 页。 ⑩《北史·魏收列传》卷五十六,《二十四史》,北京:中华书局,1 997 年版, 第 2034- 2035 页。 ⑥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寓简[附录】.卷五》,上海:商务印书馆, 1 937 年版,第 33 页。 ⑩谢榛:《四溟诗话·置斋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61年版,第 62 页。 ⑩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 992年版,第3 1页。 ⑩孙梅撰,李金秋校点:《四六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年版,后 序第 2 页。 ⑩刘熙载:《艺概·赋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78年版,第 1 01、86 页。 ⑩王大鹏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 985 年版,第 73 1页。 第一章/袁瑞良赋的写作缘起/ 1 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