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矿冒进骑虎难下 (2)

晚清第一官商 作者:王伟


李鸿章写信安慰和鼓励他不要灰心,称“中国用西法开矿,事系创举,洋匠高下访询殊难确实,此皆不足引咎”。在马立师这件事上,李鸿章的这番话应该是公允的。李鸿章还同意拨官款20万两白银,令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湖北煤铁开采总局又缓过了一口气。盛宣怀总结经验,力图使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他告诉李鸿章说:宣怀虽然对于“地学化学,格致门类,一名一物,绝无所知,然犹欲勉力考究其近似,冀不为人所蒙蔽”。合约期限到,盛宣怀毫不犹豫地辞退了马立师,另外聘请了英国矿师郭师敦。

郭师敦不仅精通矿务,而且熟谙机器原理,1871年时他曾赴美国煤矿公司襄理矿务,具有丰富的实地勘矿经验。经过严格的考核,1877年春,盛宣怀与郭师敦签订了为期3年的雇聘合同。盛宣怀对他的勘矿成绩甚为赞赏,称郭师敦“于矿务、化学、绘图一切甚为熟谙,办事亦颇认真”。

矿师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积极勘矿、开采和冶炼了。盛宣怀的指导思想是“先煤后铁,以铁为正宗”,得到李鸿章的赞许。在广济探煤的同时,盛宣怀还派矿师到大冶去探矿,并决定购买洋机器,采用洋法开采和冶炼。郭师敦于1977年6月24日到达湖北,随即着手勘矿,足迹遍及阳新县全境,勘测到数处煤矿和金属矿床。在勘探过程中,郭师敦发现阳新金属矿矿脉多从大冶来,遂请求盛宣怀到大冶一验来脉。盛宣怀查阅旧志,得知大冶县自古产铁,甚为欣喜,于是致函湖北巡抚翁同爵,“大冶邻境俱属富有铁矿,机器熔炼必无矿少之患。炼铁所需焦炭的原煤,本省如能获得,尤为合算。故仍以煤为铁之先筹”,要求批准郭师敦到大冶勘探。

盛宣怀率同郭师敦于这年秋到武汉上游探寻煤铁矿,一直忙到年底。他向李鸿章汇报当时的繁忙情形时说:

(光绪三年)九月十七日自宜昌起程,二十日行抵荆州附属之沙市。职道即舍舟登陆,先赴当阳县属之观音寺,会同地方官查明产煤各山,并晓谕绅民……以免疑阻而生事端,部署既定,知道仍遄归沙市。于十月初七日亲率矿师乘舟溯沙江,入漳河,水竭滩多,日行二三十里,至十三日始获行抵观音寺。逐日督率矿师郭师敦等履勘荆当所属各矿。……拟即率该矿师前赴大冶复勘铁矿,虽据矿师禀称,铁质颇佳,矿形颇大,似可开采。职道鉴于广济马(立师)洋人覆辙,不敢遽尔深信,现在职道拟乘此时即行亲督矿师,先往大冶县,将该山详细复查,究竟铁苗旺否及矿形大小如何,并雇土工多名,就矿山四至,试行开挖,勘实该矿共广若千丈尺,令矿师开方细算,可得矿石若干,可熔生铁若干,悉心通筹,以期确有把握,再行禀请开办。

盛宣怀对湖北办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踏遍武穴、荆州、沙市、当阳、大冶等地实地勘察。1877年12月17日抵达黄石港后,盛宣怀和矿师等人先到磁湖察看旧煤窿,接着到白雉山取石质,又在铁山的旧矿址附近取了矿石标本。郭师敦对样品进行化验后指出:“大冶县属铁矿较多,各山矿脉之大,唯铁山及铁门槛二山为最。……验诸四周,矿石显露,足征遍山皆铁。”又说,“其矿石含净铁质为60%-66%,平均净质为63%,若以两座熔炉化之,足供一百余年之用。”拿到报告后,盛宣怀吸取教训,在1878年1月再次亲率郭师敦会同大冶知县林佐到铁山详细复勘,并雇人在山四周试挖确认,体现了他谨慎认真的创业精神。

自1875年开始经营湖北省广济、大冶煤铁矿务至此,已是3年的时间,到现在才终于炼出铁样,盛宣怀不无感慨,创业真是不易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