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齐秀花采访实录(3)

高手在民间——一个中学生对民俗剪纸大师的访谈实录 作者:张京羽


问:那剪这《千牛图》用了多长时间?每头牛都不一样吗?

答:这个创作空前浩大,我调动了全部生活积累,在200多天里,赶剪出1997头形态各异的牛,每头牛都不重复。合在一起的画幅长是66米,高是2米。

1998年6月30日,在香港回归一周年之际,我把《千牛图》赠给了全国政协,现在由全国政协收藏了。我记得当时政协秘书长对我说,之所以收藏这个《千牛图》是因为他考察了三趟,也找了很多专家,认为咱中国一个著名的画家让他画出这些牛来,也不见得能画出来,画不出来。

问:据说在高密,您是第一位出国表演剪纸技艺的艺术家?

答:在1998年我第一次出国去的瑞士,当时排队等我剪纸的人数也数不清。说好的是免费赠送,没想到老外都要付钱,说“艺术是无价的”,应该支付报酬。有一天,一个老外带了自己心爱的宠物狗来排队,看着那只狗很可爱,我就给他制作了那只狗的剪纸送给他,老外高兴地连声说谢谢,非要给我500瑞士法郎不可。我第一次知道剪纸还能这么值钱。

问:您现在是专业剪纸?

答:是的。我认为不管名家也好,还是我的徒弟也好,都要跟着时代潮流走。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剪纸,你就创作什么样的剪纸,这样才会有生命力。但是上千年传下来的根不能断了,就像我今天剪这个小蝴蝶,这都是纯传统的剪纸。但你光抱着这个根不放,老百姓不喜欢,没有市场也不行,我就想把民间的一分东西变成九分。就是既能把民间的这种传统的剪纸传承下去,又要发扬创新,紧跟潮流。这样既能保护原来的传统,还能让老百姓喜欢这些有创新的新时代的剪纸艺术。

问:齐老师现在也带一些徒弟吧?

答:对,我有13个徒弟。有大学生,还有小学生,都是利用假期来跟着学。我嘱咐孩子,学习是第一位,不能把学习放下。因为你有了文化底蕴,艺术欣赏水平也不一样了。我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绝活教授给徒弟,为的就是将剪纸这门艺术更好地一代代传承下去。高密的一些中小学校长都请我去给学生们上手工课,那些小孩子学得认真,我教得也有劲。我也很希望更多有天分的人把这门剪纸手艺学会,传承下去。学到剪纸技艺,还需要自己的不断揣摩与练习,毕竟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问:现在您正在做的工作是什么?

答:我是三十五六岁开始专业剪纸,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现在我开始整理明朝的、清朝的一些剪纸作品,把它整理一遍,有些残品,或者老百姓用灯熏了,变样了,我把它还原出来,重新修补一下。这些明清剪纸,咱们高密留存下来的有1000多幅。我现在回过头来把咱老祖宗留下的作品再创作一部分。按他们的风格创作,就是回过头来搞传统。

问:老剪纸的创作?那是一种复制吗?

答:复制加创新。就是在复制当中,加上我的想法,然后再加以创新。这是目前在做的工作,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做的工作。其实剪纸说白了没有什么大的东西,就是一种坐在炕头上操作的手工活。不过上千年来一直传承到现在,中间也没有中断过,说明每个年代的人都很接受和喜欢,喜欢的人多了,我们的剪纸艺术也会越来越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