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辞职报告惹的祸(18)

康熙大帝 作者:纪连海 邓荣栋


所以,吴大爷的兵特别能打。举目而观,清朝的八旗官兵,从入北京后就坐享其成,很多人十多年来都没有摸过刀把子,面对这种没有作战经验的人,吴大爷的兵士并不怕。

其实,吴大爷这人,缺点很多,但是,优点也不少。可以用近两百年后清朝一位重量级大臣胡林翼的三句话来概括吴大爷的性格:杀人如麻;爱才如命;挥金如土!

吴大爷从入关的那天开始,就在不停地剁人,战场上的规则就是这样的,你不剁人,别人就会剁你。什么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是兴趣,而是生存的本能,这个教会了吴大爷剁人。

与此同时,吴大爷是一个爱才的人。吴大爷的女婿胡国柱,长期效命于吴大爷身边,别的啥事都不干,专门为吴大爷寻觅人才,在吴大爷反叛两年内,四方响应,因他爱才。

清史官说,吴大爷贪财,这话倒确实不假。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满汉全席,如此铺张浪费,只记录于清朝的笔记小说,正史上没有片言,清朝史官的人品,实在是差得掉渣儿。

吴大爷爱才,但是绝对不抠门。他要剁人,就得养兵,养兵就要钱;他爱才,人才也是要吃饭的,养士也要钱。当然,吴大爷也是人,也需要享受,享受也得要钱,这是事实。

这便是一个真实的吴大爷,一个清朝史官笔下记录的叛徒。

当吴大爷拜祭完朱由榔后,就宣布择吉日进兵,把满洲乡巴佬赶回关外去。

按照起兵造反的惯例,总得弄个啥檄文之类,而且檄文是很重要的宣传材料,写得越好,写得越煽情,对造反越有鼓动作用,大才子骆宾王《讨武曌檄》成了此类文的千古典范。

吴大爷也如此,在起兵之前,写了一篇气势恢宏的《反清檄文》,这篇檄文不留于清朝史料中,早说过,清朝史官人品差,对于这种史料,他们是不会留的,在日本史料中却留着。

我多次读这篇檄文,只恨吴大爷都揽些啥人才,琢磨出这样欠水平的檄文,我只怀疑吴大爷是不是又被人忽悠,别人看着吴大爷爱才,不管高手还是菜鸟,都跑到他那儿混饭吃。

具体内容先不看,连名字《反清檄文》都很雷人。造反,还敢大声宣扬,亏吴大爷底下诸位幕僚想得出来。看看骆大才子的檄文《讨武曌檄》,让人一看,就知道武则天是混蛋。

纵观整个清朝,只有一篇檄文,与骆大才子的檄文有一番较量,在近两百年后,有一位出生于农民家庭,读书读得不要命的人,在湖南衡阳写下了一篇高明的《讨粤匪檄》。

关于《反清檄文》的具体内容,骂清朝是不可少的,歌颂吴大爷是肯定的,鼓励人民造反是必要的,至于不听从吴大爷调遣者,杀无赦是必然的。然而,还有一点没有明说。

辅助明朝后裔登基,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檄文上没有写,也就是吴大爷自己不想写。

也许是吴大爷跟人家打工被拖欠工资太久,然后被扫地出门的教训深深刺痛了吴大爷,所以,吴大爷想独自创业,白手起家,干起当皇帝这桩大买卖,岂止,这买卖是能随便干的?

但是,这一次,吴大爷又错了。

听说吴大爷要造反,很多人是反对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