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壮年“在渊”,展现自我经营能力(2)

大成若缺褚时健 作者:李林栋


人生新起点

转机终于来了。1958年年底,头戴“右派”大帽的褚时健先被任命为新平县畜牧场的副场长,随后不久,又被任命为新平堵岭农场副场长。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上一行又干成一行。1961年9月,摘掉“右派”帽子,被重新分配工作以后,褚时健正式进入了玉溪地区新平县曼蚌糖厂,后进入戛洒糖厂(在褚时健的记忆中,这两个糖厂就是一个厂),担任副厂长一职。

这是哀牢山腹地产糖区挺有名的一家糖厂,以从甘蔗中榨汁为原料生产红糖为主要业务。入职后,褚时健了解到,该厂虽然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国有企业,但厂子每年亏损20万元左右,连厂里一百多号工人的工资都经常发不上,需要靠财政支持。为了维持生计,在每年非榨糖的季节,厂里的工人们必须要到各处去打一些零碎的短工,否则,就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其生存状况异常窘迫。

到糖厂后,褚时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熟悉业务的工人带着自己到厂里和各公社零散的榨糖点进行仔细考察。此时,他的“换脑筋”思维被调动起来。经多日思考后,他告诉工人们,厂里的榨糖过程太没有技术含量,出1公斤红糖竟需要12公斤甘蔗,木柴要消耗掉2.6公斤。“没有控制成本,当然不可能盈利!”褚时健下了结论。

亏损的源头找到了,但怎么解决?如何降低成本?褚时健与厂里的管理层进行讨论后,决定两大措施同时下手:改设备!改燃料!

燃料方面,褚时健想到了“循环利用”。榨过糖的甘蔗渣暴晒后,可以用来代替木柴,这下子,成本马上降了下来。工人们一片佩服之声,但褚时健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是个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可以想到的事情:“甘蔗榨汁后,甘蔗渣不是闲置就是白白扔了,没有成本意识,它们完全就是一堆废物,有心有意识了,它们就是能够节约出来的成本。”

燃料成本降下来了,但设备陈旧也是一个大问题,连年的亏损使得厂子根本没有资金来更新设备,而政府财政更不可能为了这样一个厂子再拨款。要想扭亏为盈,必须自食其力,另寻良方。褚时健了解到,邻县有一家白糖厂效益不错,而且近两年刚刚更换了生产设备。于是他跑去那个厂,查看了那些被废弃的生产设备,当机立断要将它们全部买下来。

这些庞杂的设备对于白糖厂的人来说正是一个负担,处理起来太难了,卖也卖不了多少钱,留着又占地,褚时健来要,索性送给他!褚时健闻此满心欢喜,他知道白糖厂对榨汁技术指数的要求要比红糖厂高很多,而对方淘汰下来的这些设备的最低点很可能是红糖厂的最高点。

将“变废为宝”的设备用上之后,褚时健又将白糖的一些生产技术进一步“嫁接”到红糖生产上,这样生产出来的红糖质量比之前高出了好几个档次,厂子的效益大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