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 2

老谋子司马懿 作者:秦涛


司马懿与胡昭切磋经史、指点江山,疑义相析、奇文共赏。司马懿从这位师者身上,学到了经史的修养和隐逸的气息。成名后的司马懿一直有一种“隐逸情结”,当始于此。

与司马懿一起拜访胡昭的,还有一位颍川的周生。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但是这位无名氏差点儿要了司马懿的命。

梁子是怎么结下的,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不妨做如下猜测:

周生应该也是来拜访胡昭的。大家一起切磋的过程中,周生可能感受到了司马懿这位来自河内的少年锋芒毕露的才华。自古云汝颍之间多奇士,可是自己这个颍川士人的风头居然全被司马懿抢光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屡次遭受到来自少年司马懿的打击和轻蔑之后,周生羡慕嫉妒恨融化成一种终极的情感——杀意!

周生联络了几个人,决定谋害司马懿。司马懿蒙在鼓里,消息被胡昭得知,胡昭大吃一惊。他早就发现周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没有料到事态已经严重到了要死人的地步。

司马懿今天又要来访,周生今天也要行动。司马懿打北边来,周生打西边来,凶杀现场也许将在陆浑山某个幽僻的山角。

事不宜迟,胡昭迅速向西赶去。他一路徒步翻山越岭,渡河涉险,终于在崤山的山谷截住了杀气腾腾的周生一伙。周生知道胡昭的来意,自然不肯罢休,执意要杀司马懿。

胡昭抱着普救众生的大慈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至于泣下沾襟。草木尚且为之摇落,何况周生一介凡躯?周生终于化解了胸中的仇忿,放下屠刀,长叹一声:要不是你,今天司马懿非死不可。

胡昭心思缜密,怕周生反悔,便和周生指着道旁一棵枣树发誓。周生拔刀砍枣树说:如果我周某仍要害司马懿,下场有如此树!(昭因与斫枣树共盟而别。)

起誓之后,周生打道回府。胡昭再连忙赶回陆浑山的居处,司马懿在此等候多时了。胡昭绝口不提起刚才的事情(口终不言),与司马懿言笑如常,尽欢而散。

胡昭终身隐居不仕,以漫长的人生践行了自己的信念。他终年八十九岁,在司马懿死前一年去世,是三国著名的寿星(《三国志·管宁传》)。这位与诸葛亮同字的胡孔明,向我们诠释了“卧龙”的真谛。

尽管胡昭一言不及周生之事,但司马懿想必也有所察觉。锋芒毕露,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不单要隐敛身形,即便才华也应当深藏不露。这才是老师胡昭的“隐”之道啊!

也许是纪念,也许是巧合,数年之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先后出世,一个叫司马师,一个叫司马昭。师昭,司马懿以这一独特的方式,向胡昭致敬。

这是后话。此刻,司马懿开始加强自身的修养和韬晦的功夫,以图通达“隐藏”的真谛。

“隐藏”也是一种品格,是坤德,是地道。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司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和光同尘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深藏不露的人最怕被人看穿。偏偏这时候,有一位人物指着司马懿说:“此非常之人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