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经验课(2)

微历史 作者:黄一鹤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时候,真的不能乱操心。唐德宗时,皇宫采购人员在大街上看到什么就拿什么,不但不用花钱,主人还得免费送货,这就是“宫市”。宫市的影响太坏了,太子李诵看不过去,准备找父皇汇报一下,管管这事。太子的老师王叔文劝住了他:“太子,您应该多陪父皇吃吃饭,有事没事去请个安;至于工作上的事情,不要过问,否则皇上一旦怀疑您收买人心,那您就危险了!”

父子之情虽亲,君臣之别更大。明太祖有个贵妃死了,太祖让太子戴孝,太子认为这违背礼制,不肯。太祖大怒,拿着剑要砍太子,大臣赶紧出来劝谏太子,说:“礼仪之事,可缓,但君父之命,不可违背,否则,就会生出嫌隙来了。”太子醒悟,赶紧来向父皇谢罪。

越位高权重,表达意见时越需慎重,不宜轻言可否,不然对人对己都是一把双刃剑。唐高宗要封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长孙无忌、李勣等商量,准备劝阻。褚遂良主动说:“这事得我先出马。长孙您是老国舅,如果您说不动,皇上就是不敬舅舅;老李您是国家元勋,如果说不动,皇上就会有藐视功臣之嫌。”长孙无忌和李勣深以为然。

官场位置越高,越需要有容人之量,所以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齐国名相管仲将死时,桓公向他请教宰相的继任人选,并说自己想用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好人,但不适合总理朝政,他太善恶分明了,疾恶如仇。”后来桓公仍然用鲍叔牙为相,鲍看不惯桓公身边的小人,一气之下,竟生病死了。

公是公,私是私,公私须分明。北宋寇准将罢相,去求宰相王旦给个“使相”(荣誉宰相)的荣誉官衔。王旦推辞说:“官职哪能私下相求!”寇准很不爽。几天后,皇帝和宰相们讨论怎么安排寇准,王旦赞誉了一番寇准,建议让寇做“使相”,大家同意了。寇准因此去向皇帝谢恩,感谢皇帝做主。皇帝答:“王旦推荐的。”寇准惭愧不已。

狄仁杰做了宰相后,有一次武则天和他闲聊,说:“你以前做地方官时,有人打小报告说你坏话,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陛下如果觉得我治理得不好,那我就改进工作;陛下信任我的才干和为人,那是我的幸运。至于说我坏话的人,我看还是不要知道了。”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唐朝魏征有个爱好,嗜吃醋芹。唐太宗请魏征吃饭,面前摆一碟醋芹,只见魏征山珍海味都不吃,就吃醋芹。太宗说:“魏征你老让我不要有爱好,可我看你自己就没做到啊。”魏征回答:“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所以在上者不宜有爱好。至于我,也只有这么一个小爱好,不敢因此误事。”

阎敬铭在山西做官时,大力提倡俭朴生活,他自己经常穿着补丁服上班,看见有官员穿着华丽的,必严厉批评。很快,大家都知道阎的这点好恶了,山西官场流行在丝绸衣服上打几个粗布补丁,以至于补丁比衣服还贵。有个候补知县来报到,阎看看他的衣着,很不喜欢,官员解释说:“下官候补多年,不能上任,积蓄已花得差不多了,只买得起这么件衣服,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打补丁了。”

做好官,但不做笨官。唐朝魏征是史上第一有名的诤谏之士,一般人以为他是个只会粗脖子红脸、脾气横的人,但太宗李世民有个评价:人言魏征威严可畏,而朕唯觉其妩媚可爱。魏征的“妩媚”在于,他敢于提意见、犯龙颜,但绝不犯傻、自己找死。魏征和太宗有过一次谈心,魏征说:“我有个请求,请让我做一个良臣,千万不要逼我做忠臣!”太宗好奇道:“良臣和忠臣,有区别吗?”魏征说:“有!良臣帮助主上成就事业,自己也有美名,日子还能过得舒舒服服;忠臣呢,虽然也有美名,但主上和自己的下场都很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