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圈子引发的社会现象(12)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 作者:黄志坚 将离


在考虑清楚后,若你决定要加入小圈子,掌握以下的原则就能让你应对自如:第一,分享信息,而不传递评论。即使是兴趣圈子,工作同事聚在一块儿,也不可避免地会聊到公事。这时候只能交流一些各部门的客观信息,例如已经确定的人事异动、部门的新工作项目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公司近况。第二,提供支持,而不制造矛盾。别忘了小圈子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和睦交流。若就此聚众排挤外人,就会容易衍生成严重的办公室冲突,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

若最后你决定“独善其身”,那也请提醒自己和各方人保持友好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游离在外的职场边缘人。只有了解圈子文化,聪明地运用职场小圈子,那么圈子才会是你快乐工作的起点,而不是让你日后悔不当初的圈套!

拜年,其实不简单

重家族、重宗亲、重血缘,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观念,而拜年,是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一次集体检阅。

何谓拜年?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里有一段话说得好:“(大年初一早晨)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籍,书姓氏号为门簿。鲜衣炫路,飞轿生风,静巷幽坊,动成閧市。”就是说,大年初一早晨,拜年的活动从家里开始,先向长辈跪拜磕头,祝福健康长寿,吉祥如意,流年顺利,这时,长辈便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然后,家人出门到五服以内的同宗同族和近邻挚友家里拱手相拜,恭喜发财。

重家族、重宗亲、重血缘,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分裂、不衰亡、自强不息的凝聚力之所在。而春节无疑是一年中人们尊亲重友的最重要的一个节点。难怪有人说,拜年,是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检阅,是一次表达感情、巩固交情、取得和解的良机。时代变了,拜年的方式也从古代的送名帖发展到了年轻一代的打电话、发短信。形式虽然有所改变,但中国人那份浓浓的人情味并未消减。临近年关喜庆的日子,莫论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这些是春节物质民俗的一面,也与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人情情结”颇为相关。

过年要拜年,若取消拜年这个环节,这年就会过得缺了极其重要的内容,年也就没了年味。而在拜年这项年年重复的活动中,自然有着深厚的文化意味,而且这种意味也像一滴折射阳光的海水一样,映照出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极重要的内涵。这其中,拜年的次序,所展开的正是中国人的由近及远的人际关系圈。

正式的拜年可以说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件事。即以本人家乡的习俗而言,早些年的时候,吃完大年午夜的饺子之后,就可以开始拜年了。当然,大多还是在正月初一的早饭后开始,尤其是近些年,那种凌晨即开始拜年的现象已几乎不见了。

拜年主要是晚辈对长辈、年少的对年长的,这主要体现出长幼有序的基本原则。这一点轻易不能颠倒,这也是拜年的“拜”字所要强调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拜年,也就不仅仅是问一声“过年好”那么简单,而是要表达一种带有恭敬的问候和祝福,更是围绕上辈强化与亲疏有关的人际关系。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主要是给本家族和本宗族的长辈和年长者拜年,而这又先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再按亲疏关系由近及远展开。此一过程,拜年的对象主要是同宗人,即宗亲。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