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问道(5)

权力那些事儿 作者:梁振华 龙其林


肖仁福主动辍学的另一个原因,是那时高考还未恢复,读完高中无非拿一个廉价毕业证,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可在老师心中,读书不仅仅是拿文凭,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一旦错过,再也追不回来。正是在老师们的坚持下,肖仁福才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时隔三十多年,在《世界上最生动的称呼》一文中,肖仁福回忆起老师登门家访的那个夜晚,依然感触良多:“那夜的星斗从此便闪耀在我生命的星空,再也没有消失过。这星光烛照着我的人生前路,使我不至于迷失自己,一步步迈向今天。我常设问,如今的孩子也能像我一样,有如此美丽的星光不断在少年的天空闪烁吗?”①

(五)

肖仁福中学时读书风气之轻松,显然是现在沉重的中小学教育所不能相比的。今天孩子们的读书成为任务,有趣的读书变成了痛苦的煎熬。肖仁福读中小学时,课本知识虽然浅显了些,但他从没有产生过厌学情绪。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读书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知识本身的学习则在其次。

肖仁福最敬重自己中小学老师的崇高师德。他们从没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论成绩好坏,皆能一视同仁。学生不听话时,批评是少不了的,但却不会用蠢猪、草包和没出息之类的恶语侮辱学生,或进行体罚。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必修课。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又担任学生干部的肖仁福,难免心高气傲,颇有些目中无人,班主任杨兆民怕他骄傲自满,谈心时提醒他平时为人要谦虚谨慎。但是他“屡教不改”,老师也只好摇摇头,期末在通知书上半批评半欣赏地留下“孤芳自赏”的评语。孤芳自赏有些盲目自信的味道,肖仁福却不怎么在乎,说“盲目自信也是自信”。① 认为知识可通过很多途径去获得,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自强。有了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学生才能自由发展,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出个人的天赋和潜能。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的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中小学十年,老师给予的自信让肖仁福受益匪浅。正是凭着这份饱满的自信,肖仁福才得以在文学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成为写出五百多万字畅销小说、深受市场认可的高产作家。

(六)

在肖仁福的童年印象中,有着一幅这样的画面:九岁的他和一个烧窑的瓦匠师傅,在离家不远的窑洞旁席地而坐,看着窑火穿透夜色,映红半边天,也映红瓦匠师傅满脸的皱纹。在闪烁的火星和柴火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瓦匠师傅拿出一把二胡拉起来。琴声悠悠扬扬,绵绵缠缠,峰回路转,如诉如泣,让一旁的儿童听得似喜似狂,似痴似醉。这是音乐在肖仁福童年世界中最早也是最深刻的亮相,之后他也逐渐喜欢上音乐。音乐这种介质,优美,深沉,神秘,诱惑,与沅水流域缥缈古远的巫楚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让这个山野男孩深深着迷。肖仁福也摆弄起能接触得到的乐器,二胡、笛子、口琴、手风琴等等,虽谈不上内行,也还拿得出手。这其实是肖仁福文学道路的前奏,多年后他尝试文学创作时,最先流于笔端的就是与音乐紧密相关的歌词。

有件趣事发生在肖仁福上高中的时候。当时班上有位音乐奇才,歌唱得很棒,十二岁就唱到了省城大剧院。这位音乐奇才老想着唱歌,学习自然不上心。班主任就安排身为班长的肖仁福与这位同学同桌,以便监督和影响他,颇有“一帮一,一对红”的意思。谁知肖仁福也喜爱音乐,两人臭味相投,上课时竟在下面搞起小动作,一个小声哼唱,一个以手击节,很是忘情。气得班主任火冒三丈,撤掉肖仁福的班长职位。不想以青年老师为书记、主席的学校团总支和学生会,竟然选肖仁福做了副书记和副主席,从班干升为双料校干,班主任也无奈其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