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良是一种选择,需要的是智慧(1)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作者:慕颜歌


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后者要比前者难得多。

有本书叫《自私的基因》,里面通过生物学的解释(这本书算不算生物学?我也不太肯定),探讨善良是什么,正义是什么,道德是什么的问题。我就不掉书袋了,反正我也没看懂。按照我的理解,自私虽然是推动优胜劣汰的一种心理动机,然而,善良也并非一种不适宜生存的属性,它具有一种大爱的智慧。

有时候,一个人有善心善行,不表示他已经领悟了善良背后的真谛。因为,他可能是因为受道德教育、宗教、家庭的影响,或者说是为了追求社会的认同,所以愿意行善。总之,最终所有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就是他做了好事,心里好过些。

我觉得这叫“良知”。不是每个人都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些不需要求证就相信的结论。这些结论的名字叫“信念”。

那么,一个人为了自己心里好过而做些善事,是自私吗?当然不是——为了自己心里好过而做不善的事情,才叫自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人之初,性本善。”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善良。

这话很对,不过,有的善良,却是一把双刃剑。有一种善良叫“低智商的善良”,你付出了,牺牲了,最后还成了一个坏人。这样的善良,有时其实是一种伤害。

刚工作不久的姑娘王静,开始时因为青春可爱、热情大方,颇得几个爱占小便宜的同事喜欢。那时,同事很喜欢来找她聊天,桌子上放的巧克力,招呼不打就拿着吃,三天两头地想法子撺掇着她请客吃饭,有的甚至直接要求她每天多带一份早餐。对这一切,王静都默默地忍着,反正人在职场,总有交际,总是要花销的。后来,有同事见她好说话,又找她借了两千块钱。大概过了半年吧,同事还是没有还的意思,而王静住的地方房租涨了不少,于是她鼓起勇气要求对方还钱。没想到同事脸黑了:“我刚给家里寄了一笔钱,实在没钱还你。下个月吧。”

王静无可奈何地同意了。没有过多久,那个借钱的同事就离职了,走时连个招呼都没跟王静打,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她联系过。从此,王静开始学着不要“随便善良”了,结果所谓的“朋友”就开始嘀咕说她小气。

没有谁不讨厌占便宜的人,只是碍于面子,人家不好意思说罢了。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一开始的过度慷慨,使得别人觉得从她那儿索要的一切都理所当然,而她的付出,在他们看来,也许就不是善良,而是愚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