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文化高标——访鲁迅故里(1)

故园春仍在:名家故居逸事 作者:海飞


文/郑休白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字为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品《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在中国文坛,没有一个作家能与鲁迅一样被奉为朝圣的对象;在中国名人故里,没有一个作家的故里能与鲁迅故里一样被视为至高的圣殿;在中国河流中,没有一条河流能与环绕鲁迅故里那条不知名的小河一样,因为一个伟人而承载过那么多的赞叹。

“鲁迅,伟大!”一位美国学者站在三味书屋门外,悄然回首对身边的妻子说。

“绍兴,了不起!”一位韩国教授驻足仰望着那尊鲁迅塑像,久久不忍离去。

“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最大的愿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毕恭毕敬的语气中充满了虔诚。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这样的赞叹可以汇成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政坛英豪,到绍兴,就很难绕过鲁迅故里这个文化情结,因为鲁迅的世界是一个无国界的心灵场和语言场。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中心,保护规划范围51.5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28.9公顷,总投资10亿元。包括五大功能区块:以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等为核心的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展示区,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和鲁迅作品人物场景展示区,鲁迅文化研究展示区,绍兴传统商业区,旅游服务区。

鲁迅故里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曾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东昌坊口、塔子桥、长庆寺、恒济当铺等,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街区内还保存了十余座典型的清末民初绍兴台门建筑,周围则是蜿蜒的传统居民区。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此,至1898年去南京读书止,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时亦居于此。此后至1919年,几次回乡也在此居住。

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周家老台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和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出生、成长之地。鲁迅曾在许多著作中对这些地方做过生动的描述,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均为粉墙黛瓦、墨漆梁柱,风格朴素、色彩淡雅,集中地体现了清末民初绍兴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1994年,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原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鲁迅童年时常来玩耍,品尝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这些童年的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美好而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人们有机会从儿童的视角去体味旧时传统聚落中的生活。

周家新台门原是周氏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约建于1810—1813年,为典型的绍兴台门式民居。鲁迅家居在新台门西首,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房屋皆为砖木结构,青瓦粉墙,石板地面。1919年鲁迅举家迁往北京,部分建筑被改建。1910—1912年,鲁迅在绍兴工作时,经常在此接待亲友来访,并在此写作了《古小说钩沉》和第一篇小说《怀旧》等作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