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青岛、重庆、台北,一路走来的浪漫——访梁实秋故居(4)

故园春仍在:名家故居逸事 作者:海飞


梁实秋在青岛的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那是一条十分安静的街道,沿街有不少欧式建筑肃立两旁,徒增了空气中的岁月感,因为状似菠萝的外皮,脚下的路被当地人称作是“菠萝油子”路。而那座在梁实秋的散文中被多次提及的二层小楼是一幢中西混合式的建筑,朴实的砖石结构以花岗岩为墙基,晴天的傍晚落日余晖投映在红色的砖瓦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门厅朝向南方,内室铺有木地板,并无其他刻意的修饰,宁静在这样简单的线条里不断延伸。在青岛的四年时间里,梁实秋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快乐的家庭生活。青岛气候舒适,景色宜人,一到春季,梁实秋便会偕夫人一同前往青岛第一公园观赏百花竞放的盛况,而其中最使梁实秋夫妇着迷的则是明艳动人的西府海棠。梁实秋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其构筑了扎实的审美基础,内务府街的旧居中又四季娇花不败,芍药、石榴、兰花、丁香次第开放,故而他的爱花是有渊源的。

青岛虽有秀美的景色却缺乏悠久的文化历史,作为一个文化人,久居于此,梁实秋不免感到乏味,那么何以解忧,自然唯有杜康。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相约共饮,或谈古论今,或说情诉理,冗长的闲暇时光就在这样的谈笑中被涂抹上了醇香的色彩。梁实秋与好友闻一多、杨振声、方令儒等人共饮,更将自己戏称为“酒八仙”。

生命随着时间一同悄无声息地流逝了,只是时间是永恒的,生命却是有限的。父亲的孤独与思念使梁实秋深感愧疚,1934年,梁实秋离开青岛回到北京,结束了一段自由闲逸的雅士生活,再次投身世俗的动荡。

1937年7月28日,北平沦陷。

温暖的天伦尚未来得及抚平长年分别的辛酸,新的离别却已是迫在眉睫。随着侵华战势的日趋白热化,有着明显反日倾向的梁实秋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政论而招致祸端,更有朋友曾向他暗示他已经成为敌人狙击的目标。为了安全考虑,梁实秋只能再次离京,踏上逃亡之路。由于岳母年事已高,显然无法承受长途的奔波,一向孝顺贤淑的夫人决定留在北平照顾年老的母亲,由梁实秋先行离开。只是谁也没想到,通向战争胜利的道路竟如此崎岖,这次离别后,再见竟相隔了整整六年的光阴,再也无法回头去想象昨日离别的酸楚,“如果预料到那种结果,我想我们一家死也不会分开的”。

1943年春,程季淑尚未完全走出丧母的悲痛,这样坚强的一个女子,携着心爱的孩子们,拖着病累的身躯,一路坎坷、一路艰险地来到了重庆。就这样站在他面前,那么的真实,岁月的风霜在她的鬓发上点染下苦涩的星白,眼角的细纹恍惚间是在浅笑却流露出些许惨淡,她向他走来,脚步急切而蹒跚,便如此走过六年的时光,她眸眼迷蒙,他却早已泪流满面。

梁实秋自己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一项自由。”在重庆暂住期间,他充分行使了这项“最后的权利”,日子过得清浅而寂寞,除了时常需要与空袭斗智斗勇之外,梁实秋几乎终日与书为伴,在浩渺书海里再次提炼了内心的纯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