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午餐肉是送人厚礼?(4)

韩疯 作者:钟乐伟


“身土不二”政策

战乱与发展落后带来的贫穷问题,让韩国人一直没能拥有丰厚与富含营养的饮食文化。除了一批政治精英与统治阶层,肉类长久以来都是平民百姓难以获得的奢侈品。一般农民只能在夏至,因为务农与祭祀需要,才有难能可贵的吃肉机会。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富裕人家也不是每天都有肉吃。

可是,细看有关韩国人消费肉类增长的趋势,过去30年间便出现14倍以上的升幅, 从1969年每人每日平均消费6.6 克肉类, 升至2001年的91.7 克。其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增幅最明显:1980年时每日只有13.6 克,但1986年已升至38.8 克, 1992年时更达到51.8 克,到1998年再上升至69 克。可见消费肉类,在今天的韩国再也不像过去那么困难。

从海外市场输入肉类至韩国本土,是韩国人进食肉类大幅上升的主因。在2003年禁止进口美国牛肉以前,韩国一直是美国牛肉的进口大国之一,属美国的第三大市场,平均一年进口13 亿美元的牛肉。据统计,韩国是世界上第六大进口猪肉的国家,也是全球七大牛肉进口国之一。可见韩国人的吃肉文化,非常依赖进口供应。

随着人均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一般韩国人今天都有能力购买肉类。但正因为海外肉类市场占据并改变了传统韩国人的饮食文化与习惯,韩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身土不二”的国家健康饮食政策,一方面提倡减少肉类消费,降低患上西方人易得的疾病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此政策,以“韩国人较适合吃贴近韩国人身体状况的食品”为口号,鼓励与捍卫韩国本土特色的餐饮业。该政策有爱国主义在背后推动,情形就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朴正熙政府限制韩国人消费大米、鼓励改吃面粉,全民一起共渡艰难时期的爱国饮食政策。

“身土不二”政策的成功,有赖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偶然配合。当时韩国国内经济大受破坏,一般韩国人只有能力负担在国内消费。爱国消费主义下推动的“韩餐文化复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重获新生。虽然外国饮食文化在韩国国内扩张的势头还算强劲,但同时主打韩国传统食物的餐厅,也由1993年的15万家升至2006年的26万家,可见经济与爱国主义两个因素相结合,提供了韩国本土饮食文化重生的动力。

因此,“部队锅”潮流的爆发,是这个重传统的民族保护国家特色的文化彰显;而SPAM 午餐肉的大受欢迎,则体现了韩国人依旧崇尚西方产品的心态。今天,把SPAM 午餐肉放进“部队锅”中,恰恰是一种韩餐文化与西餐文化的结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