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离强国的距离有多远(6)

辉煌的丰碑 作者:鹏鸣


从14世纪60年代末明代开始,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政体僵化,思想桎梏,科学技术相对停滞。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获得迅速进展。由此,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历史是经不起对照的,总能给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感伤!

明朝覆灭后,清破关而入。经历了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后,中国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念头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无情打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族自尊自信彻底丧失,一蹶不振。

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被推翻,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早已对中国垂涎三尺的日本举起屠刀,国家深陷战火、人民惨遭屠戮,南京大屠杀——这个惨剧中国人永世铭记!

历史耻辱是一道伤疤,给人以痛楚,也催人奋起!

痛定思痛,国力羸弱的实质是科技实力落后!

因为我们无法与科技革命相随,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饱受凌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提出“向科学进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巨大灾难,科学技术几乎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迎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春天。

中国政府先后制订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大格局。中国几代领导人都将“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慷慨激昂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经济学家胡鞍钢说,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战略思路之一就是从“科教兴国”战略到“科教强国”战略,也就是从世界科教大国到世界科教强国。“科教强国”战略是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目标,如期实现到2020年建成世界创新型国家、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世界人才强国3大目标。这反映了中国100多年来,从“科教救国”到“科教落伍国”,再到“科教兴国”,进而到“科教强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不断向世界证明:科教兴,国家兴;科教强,国家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