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强国雄关真如铁,从头越(1)

辉煌的丰碑 作者:鹏鸣


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愿景。

然而,在这条道路上跋涉必定会遭遇天灾人祸、电闪雷鸣或泥泞荆棘,有的民族消亡了,有的民族被同化,有的民族忍辱负重,有的民族愈挫愈勇登顶高峰引领世界潮流!

国家民族的命运跟个人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难以割舍!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

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繁衍生息、一脉相传,历经了最灿烂辉煌的岁月,也经受了长达百年的耻辱磨难!

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到不屈不挠填海的精卫……从女娲补天点燃中华文明的薪火到大禹治水为民造福……从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到汉唐盛世文化昌明、威名远播……从风雅富庶的大宋到手工业生产发达、经济繁荣的明朝……从康乾盛世的“天朝上国”到风雨飘摇的半殖民地……我们穿行在近现代时而晦暗、时而光明的历史隧道里,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到戊戌变法,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帝制到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铿锵激昂、脚步坚实地向强国迈进!

强国之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满足于虚假繁荣表象的大清帝国被西方列强明火执仗恶狠狠地打翻在地,敲诈勒索,而清政府唯唯诺诺、点头哈腰不敢辩驳。从此,国门洞开,权贵低三下四,国民尊严全无,斯文扫地……尽管朝中有一批忠贞死节之士想力挽狂澜,可是清朝这艘大船底部腐朽烂掉,汹涌的波涛滚滚而来,沉没在所难免,只是个时间问题。

清朝的股肱之臣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哀叹:“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帝国列强的数千联军耀武扬威,清朝百万军队一触即溃;神州山河破碎,已经到了民族存亡之秋!

康有为在《三月十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痛心疾首:“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指望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锐意革新、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是痴心妄想,家天下的慈禧大放厥词说,江山社稷“宁赠友邦,勿与家奴”。

广东人孙中山在澳门、广州行医过程中目睹了清政府的卖国、专制、腐败,产生了反清、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想法,并经常发表反清言论,与此同时,他积极与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人交往。

起初,孙中山还对清廷抱有一丝幻想,他潜伏乡间用10多天的时间挑灯夜战、奋笔疾书草拟了《上李鸿章万言书》,主张“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孙中山这时候还是个理想主义者,想法较为简单。他放弃收入不错的医生职业,毅然投身于政治,满怀热情地拿着”万言书”远赴天津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哪里瞧得上这个来自村野的凡夫俗子,大门都没让孙中山进,让他哪里来哪里玩儿去。

孙中山碰壁后转道北京、武汉游历,体察民情,观察国内形势。转了一圈之后,他胸有成竹,又赶赴天津,要求拜谒李鸿章。

当时,中国内外交困,形势岌岌可危,李鸿章就像是一个救火队长,哪里有棘手之事,他就要奔赴哪里摆平,疲于奔命,心似油煎。李鸿章对孙中山那套革新政治的主张不感兴趣,又听闻他登门来访,很是不爽,严词拒绝面会。孙中山又一次吃了闭门羹,心凉似铁,对清政府彻底绝望,暗下决心要推翻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