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足以俯视的高度(4)

品义士 作者:尹剑翔


有很多人会说,投降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但是,我认为投降不应该是军人应该选择的方式。如果你看过刘猛的小说《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你就会知道,属于中国军人的大义就是在任何时候,时刻准备着为自己的国家、信仰献出自己的生命。军人就应该时刻准备着牺牲,这是一种忠义的信仰。

庞德就是这么做的,他曾经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用弓箭射伤了已经略显老迈的关羽,前边说过关羽是个认死理的人,他只承认有真本事的人。庞德这样的人物他佩服。

而庞德曾经是马超的部将,自己跟当年在曹营中的关羽一样,在曹营中已经做到了自己该做的,而这时投降关羽,去和马超再续前缘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投降对于庞德来说,是个莫大的耻辱,当年在汉中找不到马超了,才会降了曹操。到了曹操的阵营中,曹操竟然给他了一个“立义将军”的封号。

义这个字在庞德的心中很重,他对这个字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能像吕布那样做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率先斩杀了劝自己投降的部将,然后率众继续抵抗。

但是,绝境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有着像庞德那样的觉悟。庞德边打边退,但身边的忠义勇士却越来越少,他们大多数放下了武器。据史料记载,关羽此役送到后方俘虏超过了三万多人。

当庞德坐着一条小船,向樊城的方向行进时,关羽的大船队来了,庞德仍旧力战,最终落水被俘。其实即便庞德到达樊城,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曹仁不会打开城门的,因为洪水太大了,他打开了城门就意味着洪水会冲进城中。

庞德被捕了,关羽敬重这条好汉,不计前嫌劝他投降。但,庞德也很坚决,只求一死。

关羽在想,如果站在对面的是自己,他会有怎样的选择呢?会和庞德一样的,这就是忠义!大义凛然!站在关羽对面的庞德恐怕也在想,不能在这个被曹操称为义士的关羽面前丢份!只有死才能成全曹公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就这样明白了彼此的心意。关羽成全了庞德的名声,成全了他的忠义。

但于禁呢?那个和曹操有着三十年感情的于禁,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忠义在他的眼里和自己的生命相比显得渺小了很多。

忠义这个词在他那里不过是一种写在书上的道德符号,而并非是深入在心中的标尺。

于禁并没有被列入刘备的将军阵营中,谁会重用这种背信弃义的人呢,况且曹操对他委实不薄!

他被关押在江陵,后来于禁获释而到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曹丕的年号,公元221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见了曹丕泪流满面。

但愧疚弥补不了他的不义之举,曹丕命于禁去高陵祭拜曹操,他却预先在陵中画有于禁战败降敌,而庞德不屈而死的图画。于禁见到后,惭愧发病而死,谥为厉侯。

忠诚和公义自在人心,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了义有时是短暂的痛苦,但比起不义之人日后的身心折磨来说不知道要痛快多少倍。

忠义只在人们的心中,无论在何时,都有忠义的存在,这种忠义不仅存在于庞德身上,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于禁投降,庞德被斩,关羽的人生到达了最高点。

当时的形势是这个样子的,襄樊彻底变成了两座孤城,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人造反,远在邺城的魏讽也准备发动一场叛乱,里应外合,形势一片大好。

曹操更烦了,他真的没有想到跟随自己这么多年的于禁竟然会变节!他同时也感慨原来自己的阵营中也有跟关羽一样的义士,他马上封了庞德的两个儿子做了列侯。

现在到底怎么办?回归邺城,避开关羽的锋芒?曹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