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行人眼中的咨询世界(1)

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 作者:陈立飞


他们经过看过的案例多,而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战略眼光,恰恰是纯粹搞实体企业的人所无法逾越的瓶颈,也就是说,他们看到的天空更大。

一直不明白,市面上讲金融的电影不少,说咨询的却几乎没有。

金融业影视作品中,尤其描写投行类的,一抓一大把,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黑暗元素比较齐全——金钱和肉体,信任和欺骗,正义与利益,人性与诱惑。所以才会有《华尔街之狼》里莱昂纳多一掷千金给自己的女友买了游艇还嘚瑟以女友名字命名;《金钱永不眠》里道格拉斯出狱后又开始呼风唤雨坑蒙拐骗;《利益风暴》(又名《商海通牒》)里凯文·史派西要趁着大众还没发现真相之前,把手头垃圾的金融衍生品吹嘘忽悠给下一个接盘的人,保全自己,别人却破产。

说白了,电影里金融只是个载体,而钱、性和欲望的交织才是卖点,不断挑逗着大众敏感的神经,时不时冲击着内心脆弱的防线。

但是,却鲜有看到讲咨询的影视作品。

倒是有一部美剧叫《谎言堂》,但唐·钱德尔看着就是一张老实巴交的好人脸,再加上一副炮灰气质,好像随时都准备替老大挡子弹下一秒就要挂掉的模样,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搞咨询的啊。脑海里做咨询人的形象应该是《在云端》里的乔治·克鲁尼,或者是《法官老爹》里面的小罗伯特·唐尼啊。是吧?

难道因为咨询业单调么?因为咨询的工作方式枯燥么?

来港后,对于咨询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虽然过不上咨询的生活,我看咨询的书总行吧?M建议说看就要看英文版的,这样才能了解行业术语,然后抛来一个鄙视的眼神:“你不是学英文的么,看什么中文版的呀?”

这怎么能忍?于是在网上下载了《麦肯锡思维》《麦肯锡方法》《麦肯锡工具》三本书的英文版。好在写书的哥们儿不是学者出身,基本上是用口语在写作,比起以前看的文献类轻松不少。

粗粗看完后,脑子里就一个感觉:书里讲了一堆正确的废话。

比如书里提到的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讲的不就是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么?

书里教你如何做一个有效的会谈或报告的技巧不就是我们学的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么。

还有如何建立解决方案和制定步骤什么的,怎么看怎么像当今流行的大数据分析啊。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么就是我没看到真正的咨询好书,或者写书和真正做事本来就是两回事。

比起这个,更困惑我的是——咨询公司,尤其是麦肯锡或波士顿这种食物链顶层的,大部分工作是帮企业,也就是它们的客户,解决企业无法解决的真正问题,比如公司的赢利瓶颈,公司未来战略,或者最近很火的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O2O,等等。你说人家在这个行业干了好几年都没想出办法,结果一帮没有办过企业、没有实战经验的咨询空降兵,在企业内部一顿捯饬,调研采访,提出假设,在几个月内就知道企业内部的问题,并拿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战略,告诉你应该这么做就可以让利润提高多少个百分点什么的。然后以一个问题解决者的身份,拿走百千万的咨询费。

不禁感慨——凭什么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