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家的革命青年(3)

蒋经国画传 作者:师永刚


1920年,蒋介石除了曾寄给蒋经国一册由段玉裁注解的《说文解字》,要他“此书每日能识得十字,则三年内必可读完,一生受用不尽矣”,同时提醒蒋经国,“读书第一要当心听讲,认识一字,须要晓得一字之解说,不可读过便算 ”。紧接着蒋介石又延请奉化另一位儒师王欧声在家课读,教蒋经国古籍和“四书 ”。他还要求蒋经国在熟悉《说文解字》之后能继续读通《尔雅》,以掌握汉字的读音、结构和含义。

上海求学,蒋氏要经国“力学英文”

读曾国藩,深学《孟子》

在蒋介石的坚持下,蒋经国于1920年转学到蒋介石曾就读过的奉化凤麓学堂上学,同时住在奉化城内的亲友陈家,正式离开溪口老家。蒋介石希望让儿子开开眼界,不再停留在封闭保守的地方。

此时蒋介石不时与姚冶诚、蒋纬国住在奉化西门,距离近了,对蒋经国的督促也更加严格,不但亲自批阅蒋经国的功课,还多次训示儿子“不可轻佻”,务须稳重。1920年8月 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经儿来谒,其言语举动,颇为明亮著重,心颇爱之。 ”

就在同一年,姚冶诚带着四岁的蒋纬国回到溪口,但与毛福梅相处并不太愉快。由于蒋经国此时已在奉化上学,两兄弟也不常见面。同时因毛福梅曾擅自把蒋经国带回溪口老家,加上王采玉也希望多看长孙,让望子成龙的蒋介石大为不悦,为此“忿不可遏,与之拼命大闹”。

蒋介石不但多次跟毛福梅争吵,更因为母亲身体不佳,把气出在毛福梅身上,例如蒋介石在 1921年 4月 25日的日记中说:“知母遍体虚肿,病非小可,愁闷不堪。门庭多故,使我有母而不能养,有子而不能教,皆毛氏一人所害。”他也不断痛斥毛福梅的教育方式对儿子有害无益,无法让蒋经国提高见识。

同年 6月 14日,王采玉病逝,蒋介石自广州返回老家料理丧事,虽然军事吃紧,蒋介石却遵古礼在溪口守丧数月。蒋经国直到此时才与父亲有较长时间的接触;蒋介石也在这段时间里留下“经儿可教,纬儿可爱”的评语。

相较于蒋介石对蒋纬国的宠爱,在日记中老蒋对纬国记载的篇幅远多于经国,且流露父子之情。蒋介石对个性拘谨、沉闷的蒋经国,则常板起传统父亲面孔,但除了蒋介石自己沉思、读书的时间外,父子俩还是有时间沿着剡溪泛游;但他对因媒妁之言而结亲的毛福梅则不加闻问。

由于蒋介石迟不归营,有意从桂林发动北伐的孙中山颇为着急,多次催请未果。倒是服丧结束后,蒋介石正式宣布以从事革命为由,与毛福梅离婚,同时与姚冶诚分手;蒋介石紧接着于当年 12月 5日,在上海与时年15岁的陈洁如结婚。在毛福梅哭求下,蒋介石把她留在溪口老宅,同时把蒋经国带到上海,进入上海万竹小学念四年级。

当时蒋经国已经 12岁,但他仍管这位只比他大几岁的继母叫“上海姆妈 ”,有一段时间与蒋陈二人一起住在法租界圣母院路三巷九号。当时蒋介石的重要性已大幅提升,大部分时间不在上海,但他对蒋经国的教育更加严格。

除要求蒋经国每周写信定期报告读书心得与进度,国学方面,蒋介石多次要求蒋经国必须熟习王欧声教授的《论语》《孟子》等经典,并涉猎《曾文正公家训》等古籍。他也特地提点蒋经国,“《孟子》文章之好,异乎他书,你如将来要做好文章,必须熟读孟子”,并强调,熟读《孟子》,不但要学会他的笔调,能做好文章,而且要注重其中一些重要内容,诸如使人民免于饥寒而致于安乐的“王政”思想、立身修行必以礼义仁义的思想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