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结束蒋家党天下(1)

蒋经国画传 作者:师永刚


蒋经国宣示,没有意愿让他之后的蒋家人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了解身体出了大状况,蒋经国展开了他晚年最大的冒险——结束蒋家党天下与台湾军事“戒严 ”。20世纪 80年代,经济开放,社会力勃兴,虽然军方还有影响力,但台湾社会与西方定义的军事戒严有着很大差距,在国际宣传上始终居于劣势,江南案后受到的冲击更是严重。

但要解决这些政治问题,也不是蒋经国说了算的,国民党内外压力不断,纷纷要求蒋经国慎重考虑。党外人士与街头运动失序演出,让反对者不断找到借口,通过郝柏村、宋楚瑜等人反映忧虑。蒋经国只能借七海官邸非正式谈话方式,安抚这些党内反对势力。

当时台湾请愿抗议之风已起,七海官邸成为党外人士请愿必到之地,加上东南亚屡发生政治暗杀或自杀攻击案件,警卫队除了在官邸四周加装拒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栅),还在官邸最后一道防线安置了一辆大型卡车,由一名军官、四名卫士携枪戒护,以策安全。

病中的蒋经国清楚,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及台湾内部民间势力的扩张,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时刻已经过去,如不尽速改革、争取民心,不但台湾将形势大乱,在两岸关系上落居弱势,岛内的冲突激化的后果更极可能是沦为落后地区,族群仇恨对立的模式当然更非任何人所能承担。因此他决定在有生之年,以威权的方式拆除威权统治这条引线,让台湾朝多党民主而不是流血冲突的方向走;同时更要让国民党内的保守派了解,在他的掌舵之下,没有人可以逆转这个开放的方向,亦即过去一党独占所有资源与优势的时代,已然彻底消逝了。

1985年 8月,蒋经国对美国《时代》周刊宣示,没有意愿让他之后的蒋家人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立刻引发震撼。事实上,除蒋孝武、蒋孝勇外,甚至与他不对盘的弟弟蒋纬国,都被外界认为有一定实力,但蒋经国等于宣示终结了蒋家持续“执政 ”的梦想。当年年底的“国民大会”演讲他再度宣示台湾不可能军人干政,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蒋经国的这一刀,来得又急又猛。无疑地,他借此释放的信号,是向国民党与亲近宋美龄的官邸派喊话,未来不会再有蒋家人领导,所以不但政治上要走向多党民主,国民党内如何通过集体领导机制,统合派系意见,已经是当务之急,同时党内青壮派的精英才是未来国民党的中坚力量,而不是如今掌控党内权柄的大佬。

随后在蒋经国指示下,国民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补入李焕、吴伯雄、陈履安、施启扬这四名平均54岁的青壮派人士进入中常会,筹组12人小组,由严家淦负责召集,研究解严、开放党禁、开放探亲等大政方针。蒋经国还要求把解严与开放新组党问题列为优先事项。

当时在台湾,谈到组党还几乎是杀头造反之事,但是民进党的地方势力越来越雄厚,所谓党外的招牌与联合竞选的行动,也已经等同于组党。蒋经国看到了许多人都无法预料到的未来,以自己的影响力,默许了台湾政治往多党的方向发展,这种大胆的实验,其实是在挑战国民党统治的稳定性,因此引发党内高度关注。

在蒋经国的盘算中,与其让国民党慢慢地因为拖延改革而失掉民心,倒不如一次到位,以开放的态度争取主动,通过民主选举巩固支持国民党的统治基础。事实上,随国民党赴台的外省籍人士日渐凋零,台湾人与生长在台湾的外省第二代,已经没有了当年外省族群赴台逃难的危机感,国民党也的确到了非变不可的关头。

1986年 9月28日,民进党人士在圆山饭店宣布组党,这是一场擦枪走火的政治实验。许多民进党人也承认,其实在事前筹备阶段,蒋经国与国民党已掌握部分信息,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支持把事情搞这么大,毕竟国民党过去有镇压知识分子的前科,放弃了擦边球的挑战模式,政治情况可能急转直下,后果极其严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