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见:富而不贵的生活(9)

平静的坏心情 作者:孔见 王雁翎


假品牌、假发票、假文凭、假论文,从流通领域蔓延到学术领域的作伪之风和政治生活中大肆流行的假话、空话、套话,表明国人内心的真诚所剩无几。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如此爱讲假话,而且讲得脸不红心不跳,比讲真话还振振有词。很多贪污成千上亿的官员在被抓起来之前,都曾经滔滔不绝地宣讲过如何坚决杜绝腐败廉洁自律之类的报告。当今社会,你要找一个忠诚可靠的人,跟找一条不忠诚的狗同样困难。毒米、毒咸鱼、毒牛奶事件,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暴露的一系列令人惊骇的事情,更让我们感到国人良心大面积的心肌坏死,他们对他人生命的敬重与悲悯是那样稀缺,做起伤天害理的事情时,似乎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在这个时代,人们热衷于谈论财富和权力上的成就,放弃了对人品格和道德的要求。贪污腐败的官员东窗事发,被拎起来,周围的人就大发感慨:怎么那么不小心啊!这个人运气怎么那么差啊!听起来像一个窃贼对同道的惋惜,道德底线显然下降到法律底线以下。道德楷模体现一个时代的道德上限。有的人不过是忠于职守,做了些分内该做的事情,却被媒体大张旗鼓地包装,添光加彩树立为时代精神的榜样。

艺术和宗教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这些地方,已在相当程度上被娱乐与物质利益所割据。应当说,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的历史,在艺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产生了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但读者仍然看不到在民族精神上有重大建树的作品。高度物化的生活已经风化了作家的灵魂,他们丧失了反思这种生活的语言,也丧失了超出这种生活的想象力。20世纪80年代,作家还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和追求的姿态,现在,他们只愿意记录和描摹世俗生活的风景。他们所热衷的更多是身体的日常生活流程,身体的冲动和疲软,身体与身体之间的权谋算计。他们最乐于挑战的是道德的边界,而不是人性的极限。现在,从小说家到诗人,都是清一色的写实主义者。少了抒情和质疑的写实主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细腻、琐碎、华丽,更婆婆妈妈、不厌其烦。

宗教生活是一种精神性极为纯粹的活动,但许多人进寺庙求神礼佛烧高香,为的是升官发财,生男不生女。华贵的法衣被人们用来包裹和装裱世俗的利害,信众中真正具有生命终极关怀,追问生命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的真谛的人又有几何?

这种富而不贵的状态,借助中国俗话说就是人只长肉体不长精神。肉体上大腹便便,油光可鉴,精神上却骨瘦如柴,暗淡无光。肉体上的胖子越来越多,精神上的巨人越来越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