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可·波罗》 马可成了瘾君子(2)

马可·波罗 作者:劳伦斯·贝尔格林


本杰明编写的《游记》涉及1160年至1173年间发生的事,收录了有关巴勒斯坦、底比斯、安提俄克、提尔和帕纳萨斯山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他还记录了犹太商人、染工、造船工、农民和劳工以及复杂的犹太教派活动仪式,并且提到了波斯的伪弥赛亚和神秘主义者大卫·阿尔罗伊。本杰明凭借这本游记迅速出名,他的书中总共记录了整个犹太教徒居住区的248位教区领袖。

好奇心使本杰明对后来让马可·波罗感到震惊的阿萨辛派非常崇拜。他在谈到阿萨辛教派教主时说:“对教主所提出的要求,教徒们哪怕赴汤蹈火也会完成。”他的这番话被后来马可的叙述所证实。

本杰明并没有像后来的商人们那样深入亚洲腹地。他最远到过巴格达,然后取道西西里安全返回了西班牙,一路上经历了很多奇闻趣事。虽然他很了不起,但在欧洲除了少数犹太人,他和助手用希伯来语完成的这部游记并没有太多的读者,所以这本书直到1543年才首次正式出版,17世纪时被译为其他文字发行。

据说,基督教领袖祭司王约翰一直控制着欧洲,并曾在亚洲或非洲建立了富庶的帝国,虽然流传着很多类似的说法,但并没有人知道那个帝国究竟在哪里,而基督教会也一直想和祭司王联手对付居住在海湾地区的无宗教信仰者。虽然后来证实,祭司王约翰只是个假想人物,但其影响力非常大,正是他激励着基督教教士们走上了赶赴东方的朝圣之路。1253年起,教皇发布了一系列敕令,准予亚洲传教士们拥有比欧洲教士更大的宗教权力,他们可以与异教徒对峙,驳斥宗教分裂论者,规劝无宗教信仰者信奉基督教。换句话说,就是允许他们采取一切手段,设法让那些不了解罗马教会或者其他宗教信仰者成为基督教徒。

最早来到中国传教的是设在科隆的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传教士乔瓦尼·迪皮安·德尔·卡尔皮尼,他来中国时所走的路线基本上和波罗一行后来的行程一样。方济各会修道士和佛教徒相似,恪守清贫的生活,只潜心于福音布道,所以他们能很快适应“丝绸之路”上的艰苦生活。

1254年,卡尔皮尼和另外一位方济各会的教士贝内迪克特·波伦带着教皇英诺森四世的书信,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位于蒙古帝国以西的第聂伯河的一个港口,然后又辗转到达伏尔加河下游的另外一个蒙古外港。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屈辱,答应了或者说被迫屈从了蒙古人提出的举行斋戒仪式的要求,甚至还被燃烧的烈火炙烤。

因为两位教士必须等人把教皇的文书从拉丁文翻译成俄语、阿拉伯语和蒙古语,所以这期间他们只能靠用雪水煮的小米粥为生,结果差点被活活饿死。他们没料到事情会弄到如此地步,但他们也许并不了解蒙古人其实非常尊重圣人,一旦他们的教士身份能得以确认,很快就能被放行。

两位教士前方将是一段长达三千多英里的穿越蒙古大草原和干旱沙漠的艰苦旅程。十五个月后,当他们终于到达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时,正值大汗贵由即将继位。贵由接待了两位西方教士,在得知他们肩负着传播基督教的使命后,贵由告诉他们除非教皇和欧洲所有世俗君主都能来哈拉和林宣布效忠于他,他才会接受基督教。用新大汗本人的话来说:“所有的国王必须亲自来拜见我,以此证明他们的诚意和忠心。如果他们不顾神的旨意而违背我的命令,那么蒙古人就会将所有承认自己是上帝之子的人视为敌人,并将其灭亡。”贵由的这番话令两位不辞辛苦来到蒙古的教士感到沮丧和失望。

1246年11月,两位教士带着令英诺森四世失望的消息,冒着刺骨的暴风雪踏上了回乡的旅程。虽然此行并没完成预期目标,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探险之旅。卡尔皮尼被认为是公元900年后,第一位东行到达巴格达并成功走出亚洲的人迹罕至之地,最终安全返回欧洲的西方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