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铃木与铃木修大事记(1)

我的履历书 作者:青木昌彦(Aoki Masahiko)


现在正是最大的危机

我进入铃木公司已经50年,担任社长、董事长也有30年了。就任社长的1978年(昭和53年)铃木的集团销售额是3 232亿日元,现在超过了3万亿日元,增长了差不多9倍。再来看看事业疆土,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中心,向国外出口摩托车,现在铃木的触角已经伸入到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各地,在匈牙利也设置了摩托车、汽车生产基地。从销售额的构成来看,国内市场占23%,国外市场占到77%,但这并不是说铃木成了国际化大集团,而且这一点一点的成绩都是用每一滴汗水,在建设工厂、建立销售网络及市场开发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

回头看看,28年前的1981年,在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小排量汽车的开发得到广泛关注,GM(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与铃木合作共同开发的请求。那一年我成为社长刚刚3年。但是决意合作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我现在仍记忆犹新。

很多记者问我“你不担心铃木被GM吞并吗”。确实如此,企业规模的悬殊实在太大了。这场合作就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汽车企业跟日本倒数第一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人们都在议论,这场合作会不会成为铃木的死亡之旅。

对这些疑问,我是这么回答的:

“GM是大鲸鱼不假,铃木也确实是比鱼还小的小蚊子。鱼可能会被鲸鱼吃掉,小蚊子却不会,一旦遇见险情,小蚊子就扇扇翅膀飞走了。”

难道是一语成谶?

在资本、业务上拥有20年合作情谊的GM却在2009年陷入了资金的泥淖。2008年11月,铃木接受GM的请求,购回了GM所持有的铃木股份。

这样的事情真是任谁也无法预料。被称为“世界的GM”的大企业,却每二三十年就会陷入一次经营危机。美国汽车量产(批量生产)大约有1个世纪的时间,20世纪还被称为“汽车的世纪”,谁能想到,进入21世纪还没到10个年头,就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下面还会发生什么谁也无从知晓。这世间的变化和企业的荣枯盛衰是谁也不能预料的。陶醉于“现在的业绩不错,可以放宽心了”、“市场占有率很高嘛”这样的想法而不思进取的话,不管多大的企业都得迎接衰亡的命运。

危机每隔25年来访

关于企业经营,我一直相信一点——企业一时的景气,不意味着时时顺风顺水。每隔一定时间企业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危机,不能征服它就意味着风止人亡,而只有不断征服才能增强实力。这个时间的间隔大约为25年,1/4世纪。危机来临,企业风雨飘摇之时,也是磨炼真功的时刻。

我之所以这么肯定,是通过铃木的历史与经历认识到的,铃木公司正是每隔25年就会有危机造访。最早的危机出现在1950年,战争刚刚结束,那时我还是学生,与铃木公司还没有任何关系。当时日本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导致公司几乎濒临破产边缘。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25年后的1975年。那时我还不是公司的全盘领导者,只负责一部分业务。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汽车的销售,这是好事。反过来,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推进了排气规则的改制。

于是每个汽车厂家都投入技术力量,研制开发适应新排气规则的发动机。铃木在新发动机的开发中失败了,而最悲惨的是,这一失败是在负责公关宣传的我已经发布了“新发动机开发成功”的消息之后印证的。

我简直无地自容,满脸羞愧。光是这样还不算,问题的根本还是没能解决,而新规则是不会为铃木留出时间的。等到新规则出台,如果还是没有研制出适用的发动机,铃木将面临无法生产的命运。等待我们的,将是卖掉工厂,甚至破产。

穷途末路之时,丰田汽车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新规则是关系到汽车行业全体的大事,我只帮助你们这一次。赶紧开发出适用的发动机,独立起来吧。”就这样,他们将自己的发动机技术给了我们。那一刻我终生难忘,同时我下定决心,绝不再为其他公司增添麻烦,也绝不再接受别人的无私援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