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作者:菲欧娜·希尔 克利福德·加迪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因苏联解体而走上复仇之路。他们人数众多,可在政治上属于隐形人。直到20 世纪90年代,他们还在热切地等待着复仇时刻的来临,普京就是其中一员……我说的复仇,是指重新把俄罗斯建成一个大国,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国中。

—克里姆林宫前任顾问 格列布· 帕夫洛夫斯基

克格勃的情报精英

担任圣彼得堡市副市长期间,弗拉基米尔·普京竭力在公众面前保持低调的形象。但与之相比,刚刚进入莫斯科的那几年普京更为默默无闻。正如那句老生常谈所说,1996年8月,普京初到莫斯科的时候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除了将他引荐至莫斯科的同事阿列克谢·库德林外,普京算得上是举目无亲。然而仅仅过了三年,普京就被贴上了俄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继任者的标签。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登顶政治高峰,确实引人注目。一些评论员视之如谜,也有一些人不以为意。玛莎·葛森写道:“普京到了莫斯科,就像被无形之手凭空提拔,他之所以得到委派也许是秘密警察的设计,抑或是天意。无论如何,事件背景都无关紧要。”

普京能够在仕途中一路高升,命运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真正扶持他的是一些藏身于幕后的人。弗拉基米尔·普京来到莫斯科,并不是受克格勃中秘密警察组成的西罗维基或者其他权力部门委派,也没有“奥泽罗”朋友圈的邻居们相帮。20世纪90年代初期,克格勃派遣普京到圣彼得堡为阿纳托利·索布恰克效力,而另外一个组织—叶利钦时代的自由经济改革者们,将普京招募至莫斯科。尽管当时的普京还并不为人所知,这些改革者们却已经对他有了全面的了解。他们并不是因为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领域表现出众而选中他,而是看中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在德累斯顿以及圣彼得堡任职期间所习得的技巧。他们希望普京能够代表自己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新兴的市场经济中去。

1992年的食品丑闻是普京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点。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事件标志着普京努力发展私有经济的开端,尽管这一点始终存在争议,但是它仍旧成为了普京进入莫斯科权力中心的跳板。这也相应地促成他在2000年担任俄罗斯总统。食品丑闻之后,普京立即总结经验教训,回顾自己在克格勃的训练和工作中学到的知识,确保自己不会在同样地方再次跌倒。食品丑闻将他自由市场经济主义者和情报人员两种身份融合在了一起。

出身克格勃的普京将自己称为政治家,这一点不足为奇。克格勃和其他一些专门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着力扩大俄罗斯国际影响的机构(包括内务部和国防部在内),被看作是俄罗斯国家机器和官僚体制的核心元素。这些人组成了众所周知的“西罗维耶(意为权力机关)”。像普京一样,事业生涯始于这些部门的俄罗斯人,被公认为属于西罗维基。克格勃中的许多人都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绝对支持“复兴强国”这一理念,与此同时他们又将自己连同所在的机构神圣化。他们甚至称自己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俄罗斯历史人物的化身。

2001年5月,与情报局关系密切的杂志《俄罗斯特种部队》(Spetsnaz Rossii)采访了原克格勃成员,这次采访就是这些成员们神化自己的最佳证明。这次采访对象是已经退休的克格勃长官尼古拉·列昂诺夫(Nikolai Leonov),他曾是克格勃第一总局的领军人物,负责北美和南美的行动。采访中,主持人问到了他对“20世纪70年代进入克格勃的年轻一代”全部进入政府高层的看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