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安 电影的仆人(6)

画在人心的苦闷上:李宗陶艺术访谈录 作者:李宗陶


4

李安有几位重要的合作伙伴,都是从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推手》开始的——

“我们来拍《推手》吧,这个戏有文化使命感。”当时担任台湾“中影”副总兼制片部经理的徐立功这样对他说。后来又有了江志强和“戏感好得出奇”的编剧王惠玲相帮。

“我们不是低成本,而是无成本制片之王,两万美元都能拍片。我们以导演为中心,教导演拍他们拍得起的电影,而不是浪费时间写剧本,虚耗光阴。”这是詹姆斯·沙姆斯(James Schamus),一个学英国文学和电影美学理论出身,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系授课,一边办杂志的营销人才。他和泰德·霍普(Ted Hope)都是纽约20世纪80年代独立制片的先行者,既了解观众的品味,又对市场敏锐,他们都成了《推手》的制片人。

詹姆斯帮李安改写、扩展《喜宴》和《饮食男女》的剧本,告诉他哪里西方人会觉得古怪,哪里需要修剪枝桠,哪里又需要把东方式的声东击西、会意、假借、暗喻用西方的电影语言表现出来,好比一个坐标转换器。在《理性与感性》的片场,詹姆斯还能适当镇一镇场子,剧组里那些不是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就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资深演员的大明星们,个个学富五车、伶牙俐齿,尤其是世故又完美的艾玛·汤普森,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啊。刚开拍时的李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常常一场戏拍完得到酒吧喝一杯。

“要不是碰到詹姆斯,我今天不知在拍什么呢。每当我面对白人世界感到局促不安,他都会用雍容大度、博学、好口才帮我应对。他打前锋,我打后卫;他很前卫,走在时代前端,我保守老实,但我出手就容易卖座;他提醒我卖点,我做艺术上的坚持;他的直觉常常很准,他是个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一个出色的卖片人。”而詹姆斯也对李安讲过,要不是遇上李安,一起合作了大部分电影,他可能只是个为人捉刀混饭吃的小作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