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1)

对照记@1963 作者:马家辉 杨照 胡洪侠


序一.

杨 照

比张爱玲《对照记》更货真价实的《对照记》

我有一个高中同班同学,当过台湾的“立法委员”,也经常上电视谈论政治议题,是在街上很容易被认出来的公众人物。他的外表看起来老成,和真实年龄有蛮大差距的。

一九九八年,我听他说过一个笑话。竞选跑摊时,有人问他:“‘委员’,你到底多大年纪?”他诚实直率地回答:“三十五。”那人点点头,回应一句:“噢,原来你是三十五年次的。”有了这次经验,下回在被问到几岁时,他改了一种方式回答,说:“我五十二年的。”听到他答案的人,也是点点头,回应一句:“噢,原来你五十二岁。 ”

这里讲的“年次”,指的是台湾通用,一直保留到今天的中华民国纪年,一九一二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所以民国三十五年是一九四六年,民国五十二年,就是一九六三年。

这位同学,年纪轻轻三十五岁,竟然就被误认为五十多岁!

对这个笑话,我印象深刻,不只因为他是我同学,而且因为被误认为比实际年纪更大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我身上。台湾有一种谈论世代分类的说法,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法称呼“几年几班”。民国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约略等于中国大陆的“六○后”)就称为“五年级”,五十一年出生的是“五年一班”,五十二年出生的是“五年二班”,以此类推。我曾经多次遇到人家当着我的面说:“你们四年级的”如何如何;也曾经遇到人家讨论“五年级”的作家时,列出了一大堆名字,想破头再想不出其他人了,还是都没有提到我,带点尴尬也带点戏谑我提醒他们:“嗯,我也是五年级啊!”

在我身上发生的状况,一部分源自于长相,不过另外还有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但愿是),源自于我比较频密往来的朋友,几乎年纪都比我大,差不多都是“四年级后段班”,甚至是“四年级前段班”的。我跟他们聊天没有甚么隔阂,他们读的书我也读,他们迷过的电影我也迷过,震撼他们生命的歌曲也曾经震撼过我。差别在,他们大学时的经验,我往往提早在高中、甚至国中时经验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