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论历史课本,不妨说《要论》(1)

对照记@1963 作者:马家辉 杨照 胡洪侠


◎ 胡洪侠

我上中学那个时候( 1970年代后期),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历史课,认定那是可有可无的科目。一个好老师,是要教语文、数学、物理或者化学的。如果这几科你不懂或者轮不上你教,对不起,教历史吧。课程表上的“历史”因此常常就是自习时间,大不了老师过来交代几句说,今天看“秦末农民起义”或“隋末农民起义”那一章,然后就没人影了。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相视一笑,纷纷拿出数学教材用起功来。我呢,常常就“起义”了,沿固定线路去供销社图书柜台租小说去也。因为要写“历史课本”,我想起这些,自己都大吃一惊:我完全想不起中学时代哪位老师教过我历史课,也回忆不出任何一种历史课本的模样。那已然是历史作为“副科”的年代了,是人人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年代。

我因为死活学不好数理化,高考一来,即沦为文科考生,终日在“文科即文盲”的气氛中自谋生路。学校倒是有个“资料室”,设在校长的宿舍,架上箱里堆了有那么几百本书。我从中翻不到任何历史复习资料,只好借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我哪里啃得动竖排繁体的《中国通史》,乱翻一通罢了。可是我对《中国历史地图集》印象深刻:精装十六开本,绿色布面精装,七大册,每册均配硬纸壳函套。如此一来,翻这套书变成了又麻烦又有趣味的事情。我每次去借这套书,校长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几眼,那意思是说:“你还用得着看这书?看这书也能考上大学?”不管怎么说,翻这套书是我中学时代读书生活中难得的快乐记忆,最直接的后果是:如今我的书房里已经有三套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了,其中 1974年“内部发行”的那套四开本图集,堪称“文革”时期出版物精品。无正式定价,版权页说明是“收部分工本费”,第一册的“工本费”是 38元。想想吧, 1981年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 38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