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叔叔从口袋掏出钞票给我带回家(1)

对照记@1963 作者:马家辉 杨照 胡洪侠


◎ 马家辉

相信有极多朋友听过我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个老笑话了:我父亲曾任香港某报总编辑,我是报社内的“官二代”和“高干子弟”,所以,我打从十七岁开始便有资格写专栏,而且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长就写多长,从来不会有人够胆退我稿。

其实,提笔多年,杂文是每天写,也写过小说、新诗,尝试不同文类的空间与局限,而于好多好多年以前,信不信由你,我也写过马经。

那只是代笔,而且,只有一次,就这么一次,成为写作生涯里极珍贵的回忆。

忘了是几岁了,总有十来岁吧,中午下课返家,父亲如常仍在熟睡,因他在报社上班,那时候他还只是小记者,半夜始回,在花样年华里过着劳累不堪的工作日子。

那时候父亲用了一个笔名在某报撰写马评专栏,十年如一日,每段稿子的首句皆为“是日也……”,然后才细论马匹状态之好坏。他没有每天往看晨操,但有人代劳,清晨去完马场,中午准时打电话到我家给我父亲“报料”,吾父用笔记下重点,挂线后,龙飞凤舞地用极潦草的字体把好几张稿纸填满,再分成两叠,嘱我于饭后把稿子分别送到湾仔和中环两间报社。

这是我和父亲之间的分工,他写稿,我“送稿”,一家八口每月的若干花费便由此而来。但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我扮演了“一脚踢”的角色,从写稿到送稿一手包办,因为父亲不知道是生病了抑或喝醉了,当电话来时,他没法爬起床接听,只能像说梦话一样含糊地说,家辉,你搞掂啦,你得喇。

于是我怀着新鲜的亢奋接听电话,手忙脚乱地记下了一堆什么“毛身有汗”、“后腿疲累”、“跨步乏力”之类的关键词句,以及几匹马名,随即摊开稿纸,像在学校写作文般把笔记重点延伸为完整的句子,写完,看一遍,不满意,撕掉重写,第二次便觉得比较像样了,除了字迹迥然有异,语气还真写出了一点“家风”,乃把稿纸折好,吹着轻松的口哨出门送稿去也。

翌晨翻看报纸,我的“马评”刊登了,挂在父亲的笔名之下,尽管写的只是马经而不是文学小说,我仍暗暗产生几分“继承父业”的荣誉感。

事后回想,父亲的报社生涯对我的影响远比我原先以为的多而深,如果不是他以编报和写稿为业,我其后于完成博士学位后不会甘心到香港报社担任了十四个月的副总编辑。即使从细微小处看,亦是,例如某年某月我于写稿后,准备把稿纸喂进传真机,站在机前,忽然住手,决定亲自把稿子送往报社,重新体会这种遗忘已久的习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