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年后的重逢 2(1)

西藏的孩子 作者:鹰萨·罗布次仁


汉族人在西藏,有抱着崇高的理想到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如今已扎根于西藏的上一代人,有响应国家的号召服从组织的安排来支援边疆的人,也有很多为了生计克服千辛万苦来到高原打工的民工,在内地叫民工,在西藏管他们叫“包工队”。

泽当,正在修路修桥。很多的“包工队”,有藏族的,也有汉族的,在工地上忙碌着。藏族民工和汉族民工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首先从皮肤上就能分辨出来,在工地上一般站在脚手架上和泥垒砖的都是汉族的,而送泥运砖的都是藏族的。另外汉族民工干活从来是安安静静的,顶多是远远的两人大声地发几句牢骚而已。而藏族民工就不同了,必定是边干活边唱歌,一边干活一边打闹。劳动,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看看藏族人在劳动,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我最初了解汉民族就是从“包工队”开始的。我们那边的“包工队”,最多的是四川人,操着浓重的四川话,在我们眼里汉族人就这么说话。这些“包工队”,平时穿着很俭朴干净的衣服,拖着磨得快露出脚底的布鞋,我们以为汉族人都是这样穿着。他们只吃馒头米饭,就着清汤青菜,很少见吃肉,即便吃了那也是到田间山上去打野兔山鸟,或到河里抓鱼,因此所有这些野味都奉献了“包工队”,在我们眼里汉族人就是这么吃饭。我们受不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不知名的味道。好像是纸箱的味道,好像是白糖的味道。我们真是讨厌他们又白又嫩的脸上却毫无油光,为什么不抹点油,只是露出两片干裂的嘴唇。因为我没到过远地儿,没看到其他的汉族人,而在身边的“包工队”就是汉族人,所以我就这样告诉自己的大脑,看见了吗?这就是汉族人!

这就是汉族人吗?从北京回来,我的答案:当然不是。在内地整整待了四年的时间,虽然整日在校园内,但感到汉族的朋友也不甚了解藏族人,还有西藏。

雨季,道路都是泥泞。

丰田车停在泽当饭店的院内。没有找到阿爸阿妈,我的心直跳,脸却微笑着。旁边等学生的家长说曲松的几个家长去吃饭了,估计等了很长时间了。阿爸扎西帮我把行李放在饭店餐厅的门口。泽当饭店还是和四年前看到的一样,这个硕大的餐厅四年前一直是关着门的,现在也一样。门口放着一个大篮子,旁边放着一暖瓶,里面肯定装着酥油茶。篮子用一条方围巾盖着,不用阿爸扎西说,我猜到这肯定是阿妈他们的东西。看着眼前的东西,脑子里突然闪过好多的记忆,往事片断一股脑儿过了一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