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叔叔成为毛家孩子“家长”的内情(1)

见证共和国往事 作者:余玮 吴志菲


1951年1月初的一天,在菊香书屋院内,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手拿着文件给毛泽东送去,在办公室门口遇到王鹤滨,低声而沉痛地对他说:“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了。主席尚不知道,还瞒着他哩,怕他知道后精神上受不了,这是周总理的指示。”

王鹤滨明白叶子龙的话,他是怕自己有意无意地把这噩耗泄露给毛泽东。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使王鹤滨震惊。王鹤滨记得第一次见毛岸英,是在1946年初夏的一天:当时中央门诊部组织了一些医生和护士到杨家岭,为从新疆盛世才的监狱中放出来回到延安的同志们检查身体。走到村口时,王鹤滨看到两个衣着西装的青年正坐在村旁的石头上谈论着什么。于是,王鹤滨好奇地问了身边的一个护士,才知那是刚自苏联回来的毛岸英与毛岸青。一个月后,王鹤滨受傅连暲委派,给毛岸英检查眼睛。毛岸英此时给王鹤滨的印象是端重、沉着、性格稍内向,但从衣着装束仪态看上去又是随和、温文尔雅的。进北京后,王鹤滨尽管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但很少见到毛岸英,只有在假日,才见他回来看看他的父亲和弟弟妹妹们。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不久,正是新婚蜜月之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他立即自愿投入抗美援朝战场,在志愿军总部担任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工作。王鹤滨没想到毛岸英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时间过了不久,王鹤滨来到菊香书屋院内,见叶子龙正从毛泽东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与他打了个照面。叶子龙忧郁地对王鹤滨说:“没办法,岸英牺牲的事,主席还是知道了。”王鹤滨表示自己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件事,便追问是谁告诉主席的。叶子龙无可奈何地说:“我送文件给主席,尚未离开,主席就带着怒气发话了:‘把岸英调回来,他怎么搞的,把材料写成这个样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主席发了脾气,他不知道岸英是调不回来了,我只好向他讲岸英同志牺牲了,这是另一个翻译同志写的……我接着讲了岸英同志牺牲的经过,主席听后惊呆了……”

刘思齐曾向毛泽东提出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但毛泽东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打消了刘思齐的想法。刘思齐后来离开毛家,改名刘松林,与一位空军干部组建了家庭,生有两个孩子,这是后话。

有一次,王鹤滨了解了毛泽东的健康情况后正准备离开,毛泽东将一个大信封递给王鹤滨,请王鹤滨拿去研究分析一下。原来,里面是一叠毛岸青写给父亲的信,信中详细叙述了他的思想活动,描述了他脑子里一个小家伙的情形,他时而与脑子里的小家伙作各种斗争,时而又与脑子里的小家伙和好,谈谈笑笑……王鹤滨阅读着信件,心情越发沉重起来:主席是多么的不幸啊!长子在抗美援朝前线牺牲不久,次子的精神分裂症又加重了。

毛岸青的病是因为当时一位有名的俄文笔译家剽窃了他的文章,贪污他的稿酬,使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引发。另外,毛岸青幼年生活极其悲苦,流浪上海街头,心灵遭受过极大的摧残也是一个原因。

原本不想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病去麻烦苏联政府,最终毛泽东还是接受了王鹤滨的建议,决定送唯一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去苏联就医,以尽父亲之责。此时,毛岸青已无能力控制自己,只好派了两个强有力的卫士护送他,以防发生意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