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雄文引发思想理论界上的“大地震”(1)

见证共和国往事 作者:余玮 吴志菲


文章写完了,寄给谁呢?想了半天,胡福明想到了这年5月认识的《光明日报》哲学编辑组组长王强华。当时,江苏省委党校召开一个理论讨论会,胡福明作了个《唯生产力论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的发言,在会场引起轩然大波,立即有两三个人站出来反驳甚至批判他的观点。双方争论不下,会议也难以继续,大会主持人只得宣布暂时休会。这时,王强华找到胡福明,并约他为《光明日报》写稿。

于是,胡福明将稿件寄给了王强华。文章投出去后,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也不知道这篇文章将会在中国社会引发一场怎样的地震。1978年1月14日,也就是寄出信后的第四个月,胡福明收到王强华的来信与文章清样后,便着手按所提意见修改。从此以后,稿子来来往往好几个来回,每回修改后回寄。

1978年的4月间,胡福明去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哲学讨论会。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他就被王强华接到了《光明日报》总编杨西光的办公室。时任《光明日报》理论部负责人的马沛文和时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理论动态》编辑的孙长江也在杨西光办公室,饶有趣味的是,孙长江还是胡福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时的哲学史老师。这时胡福明得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的标题已经在马沛文的建议下改作《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对于当天晚上大家讨论的情况,胡福明回忆说:“杨西光同志手里拿着《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的清样,对大家说,各位同志都拿到这份清样了,福明同志这个稿子,今天正要听大家的意见,要修改。他说,这篇文章本来在哲学版就要发表了,他看了以后,认为这篇文章很重要,放在哲学版里发表太可惜了,应该作为重要文章放在第1版去发表——当然,还要修改,文章质量还要提高。”于是,胡福明白天参加哲学讨论会,晚上则修改文章,以便于第二天由《光明日报》的通讯员拿走稿子,傍晚再把修改后的小样送来。这样又往返修改了好几次。

后来,杨西光决定将胡福明那篇文章的校样稿交给中央党校,由他们去修改完善,然后再定夺发表。5月10日,这篇经过反复修改,定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稿子最终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出,11日《光明日报》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公开发表全文,新华社当天即向全国转发,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又予以全文转载。

这篇历史雄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三、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四、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文章结尾,作者勇敢地宣称:“凡是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