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解“真理檄文”的真实作者(3)

见证共和国往事 作者:余玮 吴志菲


沈宝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是最重要的改动,因为有人并不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却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沈宝祥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但使文章的主题明确了,而且使文章上升到了新的境界。他说,这句话精确、简练、鲜明、通俗,成为这场大讨论的基本语言。据悉:孙长江一度将题目改成“实践是检验真理、检验路线的唯一标准”,但吴江认为,仍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题目为好,不宜再作其他改动。沈宝祥说,要说作者,应是胡福明、孙长江,还可以加上吴江,题好一半文,标题是吴江定的,贡献很大。

文章最后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沈宝祥说,特约评论员的署名是胡耀邦的一个创造。“他提出这个署名时,正好我在场,也算是一个见证人。当时,所谓特约评论员,就是以胡耀邦为代表的《理论动态》。以某一个个人作为特约评论员,在那时是不可想象的。《实》文既然在《理论动态》发表,公开发表时又署了特约评论员的名,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也有了同一般作者署名不可比拟的分量和影响力,胡耀邦承担了文章的全部政治责任。”沈宝祥说,《实》文发表后,特约评论员遭到批评指责时,胡耀邦也被点了名,他承受了很大的政治压力。那时,除了胡耀邦,还有谁能承担这样的政治责任?

胡福明原稿,原拟刊发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主要属于理论学术层面;而经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合成的实发稿,已经升华到政治高度。由此引起的一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恐怕是参与者也不曾料及的。回想那场大讨论,沈宝祥感慨那是峥嵘岁月。“在这场大讨论中,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做出了很大贡献。那段历史是值得回忆的,更是需要珍惜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关于实践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促进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其中,中央党校率先在学员中开展了大讨论。入学初期,有些学员虽然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着热切的要求,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不理解或不完全了解,甚至有的认为是“砍旗”、“右倾”、“倒退”。根据这些情况,该校党委认为,一些学员对党的政治路线和若干重大问题的决策有这样或那样的怀疑、抵触,主要是受“两个凡是”思潮的影响,还没有能够从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下解放出来。这种情况说明,在团干部中,端正思想路线,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在哲学学习阶段,该校集中地引导学员就真理标准问题进行研讨,并把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贯穿于政治经济学、青年工作基本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员逐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先声。1988年5月,邓小平为《光明日报》编辑的一本真理标准讨论纪念文集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12个字一时间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大江南北墙上标语的常用语句,叫响神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