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书抵万金 3

我的中国心 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第二思则是抚今忆昔。廖承志回顾了过往的历史,在曾经的战火纷纭中,国共两党两次于中华民族危亡之时携手,共赴国难,均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此寄望未来,期盼两党人士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三度合作,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而这,也是关系国民党兴亡绝续的大事。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紧接着,廖承志将话题转向了蒋经国自身。在第三思中,他从个人情感出发,析事论理,借蒋经国自己说过的话、表达过的爱国情绪,来劝说他将孝心与爱国之志用于完成统一大业上,成则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如此的考量,可谓体贴入微了。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乐美真:从一思、二思、三思来讲一些道理,奉劝蒋经国认清形势,做出决断,应该说是入情入理。

在结尾部分,廖承志还将前人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融入这封致蒋信中,这些国共双方都熟知的“典故”让这封信有了更为厚重的内涵,比如鲁迅的那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比如“寥廓海天,不归何待?”出自周总理在张治中给蒋氏的信上的批复:“倨促东南,三位一体。寥廓海天,不归何待?”又比如国民党的“老朋友”毛泽东、周恩来对于两岸统一的殷殷期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