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关于赵月斌的三点意见 1

迎向诗意的逆光 作者:赵月斌


关于赵月斌的三点意见

朱向前

赵月斌的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经过两次调整、充实、提高,终于在今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会上顺利通过。按编委会分工,由我来为其编选,并写几句编后的话以为序言。

我翻检着这两年关于赵月斌的推荐和评审意见,发现有几点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也是大体稳定的,它反映了大家对赵月斌批评的一般看法。不妨在此引用过来再略加说明,就权当序言吧。

其一,赵月斌曾经就读的鲁迅文学院在2009年12月25日的推荐意见中强调:“他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带有切实的亲身体验和鲜活的审美感悟。”这是一个关于赵月斌批评身份的基本定位,也是解读赵月斌批评的一把钥匙。即他具有双重身份:写家兼评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它可能是一种好看耐读的感悟式批评、印象式批评,或者接近中国传统的评点式批评,更可能是中西合璧的感悟式与学理性兼具的现代批评。总之,这是一种为我个人所偏爱的批评路子,也许是出于与我自己路数相近的一种惺惺相惜吧。中国古代鉴赏式批评历经千年而不衰,富有其深厚魅力自不待言。而且,我看20世纪外国(西方)重要文论,若论其经典性,出自海明威、艾略特、乔伊斯、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等作家手笔的恐怕还占上风。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得住时间淘洗的当更是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巴金、沈从文、林语堂、钱钟书等作家文论或创作谈。当代文坛中,能弄好创作与批评的双枪将确乎越来越少了。所以王蒙曾力倡作家的学者化并且身体力行,写下了不少漂亮的文论与创作谈。上个世纪80年代的优秀青年批评家里面能写出一手好小说来的大概也只有李庆西等几人,放眼当下文坛,拥有可观的理论著作同时又能把小说做大的,恐怕也只有一个曹文轩了吧。当然,如此拉清单,并不是说赵月斌已经达到了上述诸大家名师的水准或实力,只是说他接近于这个路子,是当下评坛的一个稀缺品种,具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我想,这也是我本人和丛书编委会看好赵月斌的主要理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