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逍遥与沉迷 二(3)

迎向诗意的逆光 作者:赵月斌


胡河清曾就此比较过王国维与钱钟书:

王国维有西方理想主义者正面惨淡人生的严峻性格,却无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抗争勇气;又有东方佛学视尘世为悲苦心狱的阴冷,而无其既知善恶如形影之相随则诸是非于一体的圆滑。诚所谓聪明过头,自寻烦恼。此王国维之所以终于弃世者故也。

较之于王国维,钱钟书的“痴气”似乎要稍少一点。……钱钟书在对人情的激忿与对宇宙之“悲志”上均不减于王氏,但幸而他有一种将人生的丑恶、缺憾转化为审美形象的特殊本领。胡河清:《钱钟书论》,《灵地的缅想》,第94~95页。

李劼在《胡河清文存》序言里称胡河清为“当代文化的共工篇”,并将其与王国维的自沉相提并论,这除了肯定胡河清之死的文化意义外,恐怕还有嗟叹他重蹈王国维死路的深意。胡河清指出了王国维弃世的文化渊源,同时也为自己结束生命埋下了伏笔。胡河清是这片土地上孤独的婴儿,他有赤子之心而无护心之镜,他一再谈起“审美”,最终却没有拥抱审美的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