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

国器之和田血玉 作者:浮生轻尘


初春的小雨醉了整个紫禁城。

张老太监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摇头轻叹了口气。

偌大的紫禁城中,恐怕没几个人记得这位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老太监。

张老太监十二岁净身入宫,除了头上几年伺候过几位主子,此后便再无机会接近那些娘娘,阿哥和格格们。他自己都不记得在这出小房子里面呆了多少春秋了,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对面那间屋子。

对面那间屋子叫做三希堂。

张老太监捶捶自己的腰,心里暗自唏嘘:“老咯,一遇到这种天气就腰酸背痛的,不知道还能再撑几年。”吹灭屋子里面的油灯,拿起一把已经破旧的不行的油纸伞,张老太监慢慢挪出了自己的这间小屋。

三希堂本是养心殿的西暖阁,张老太监每天早晚过来清扫一遍,对这个地方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闭着眼睛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

轻轻推开了两扇朱漆木门,张老太监从随身的小筐中拿出一块绒布仔细的擦拭起了屋子里面的边边角角。

三希堂不大,也就十米见方的样子,中间一扇金丝楠木的雕花隔扇将屋子一分为二。里面正是乾隆老佛爷收藏文人墨宝的所在。

张老太监轻轻擦过放置众多善本和字画的多宝阁,动作轻柔,仿佛在抚摸自己的孩子。然后走到窗下的书桌边,打开了一只楠木盒子。楠木盒子中整齐的摆放着两张卷轴。

张老太监感觉自己的呼吸顿时要停掉了。

是两张,不是三张。

三希堂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其中三件备受乾隆珍爱的稀世珍品,分别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现在三幅变成了两幅。

后果绝不仅仅是三希堂从此改名叫两希堂那么简单。

张老太监不甘心地瞪大着双眼,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挣扎着跑到门边去喊人。就在推开门的一刹那,他的眼前突然闪动了一阵难以置信的亮光。

亮光之后,天地再次变得安静,只有沙沙的雨声敲击着夜色中的紫禁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