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夹缝中奔出的“黑马” 1

欧洲真相 作者:吴黎明


在欧盟,一个心照不宣的有趣现象是:“大国”的政治家宁愿在本国任职,而“小国” 的政治家大都认为在欧盟总部任职天地更广。比如,法国总统萨科齐肯定不愿意到欧盟当 “总统”——欧洲理事会主席,而德国一个政治家宁愿在本国当一个州长而不愿意到欧盟委员会当委员。

一个绝妙的例子是,200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名其党内的巴符州州长君特·奥廷格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能源委员,君特·奥廷格一百个不愿意,尽管后者工资更高。一份被媒体泄露的美国使馆的外交密电用这样的标题形容此次任命:“跛腿鸭州长被踢下台到布鲁塞尔当能源委员”,文中称默克尔此举是为了把这位“不招人爱的跛腿鸭子从基民党的票仓中踢出去”。

然而,“小国”的情形则相反。记得2004年欧盟委员会换届时,许多人为争当欧盟委员会的“掌门人”吵得天翻地覆,彻夜不疲。巴罗佐则从最初的一文不名跃升为最大“黑马”,离开伊比利亚半岛来到布鲁塞尔,进而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中心活跃了多年的政治家。

我曾亲历了2004年6月份那两次决定巴罗佐命运的峰会。那年6月18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敲定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可是,峰会一直开到19日凌晨2点多还是没达成一致,只好宣布人选问题流产。

当时,欧盟大国之间的较量是围绕两个候选人展开,一个是时任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另一个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香港末代港督、时任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彭定康。会前,由伏思达担任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呼声最高,因为他得到被称为欧盟“发动机”的法、德的支持。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会前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伏思达是个很好的候选人,法国和德国意见一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