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轮船上的摄影展 1

欧洲真相 作者:吴黎明


马庭已经年近70岁,早就从汉堡一家报社副总编的位子上退下来,虽然仍然笔耕不缀,作为自由记者给一些媒体写稿,但收入有限。为了节省经费,马庭找到这家轮船博物馆办自己的摄影展。轮船博物馆也很慷慨,提供了两大间展厅(其中一个是过路间),不收租金,只要求马庭交点水电费。因此,采访期间,我常看到轮船酒吧服务员不时在这里穿行,偶尔给我做个鬼脸。

这条船沿着易北河环游,会在沿河的城市停靠,这时一些市民会前来观看马庭的摄影展。除了船票6欧元,这个摄影展本身不收钱。

为了这个摄影展,马庭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他又从中精选出240张,冲印装裱,加上说明,展览就开始了。这些只是马庭图片库中很少一部分。1976年,马庭带了珍贵的1200张彩色幻灯片与黑白照片回德国;30年后,马庭夫妇又拍摄了1.3万张电子照片。我记得,这些对比鲜明的图片中,有几对照片特别令人记忆犹新。

第一对是放在展厅入口的“天安门广场掠影”。图片显示,1976年时,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都身着单调的黑、灰色服装,黑布鞋,骑着笨重的自行车;2006年时,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的衣服色调全变了,色彩缤纷,充满个性,人们脸上都充满笑意。

第二对图片是上海浦东,30年前是两层的小楼和沼泽地,如今矗立着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等摩天大楼。

第三对是30年前在故宫护城河公园散步的一家人,身着标准的“毛式服装”,拘谨、不苟言笑;30年后的另一家人则身穿时髦服装,小孩子肆意地欢笑。

马庭详细地向我介绍一对对图片的来龙去脉,偶尔也告诉我当年在中国的“有趣”经历。比如,他刚到中国就赶上民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四五运动”,堪称惊心动魄。当时,住在北京饭店的马庭在阳台上看到人潮涌动,新闻敏感性极强的他马上带着3台相机往天安门广场跑,孤身冲进人群。由于语言隔阂,他当时不知道是咋回事,反正惟一的想法就一个劲地猛拍。结果,“那时好多人把我围起来,大家都认为我是苏联间谍,把我打倒在地,要求我把胶卷交出来”。后来,他被扭送到警局里,经过费劲周折的解释,几个小时后才重获自由。

马庭被抓在当年的欧洲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当然是马庭自己把消息发回欧洲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