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魔鬼撒旦(2)

1938中国大营救 作者:张勇


然而遗憾的是,几个月过去,他并没有找到圣杯!

但是,他恍然大悟,传说中的帕西法尔寻找圣杯,与狮心王理查一世找寻十字架,以及清洁派对圣杯的隐藏与守护,在精神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试图找回或者坚持与上帝的精神联系。自己已经追随帕西法尔找寻圣杯的足迹,经历了艰难痛苦然而快乐的历程,懂得了“包容”与“和解”是清洁派,也是基督教的核心信念,实践了追寻天堂、感受圣杯的恩泽的愿望。他相信,圣杯的精神,可以治愈当时欧洲人们精神上的创伤,实现欧洲的和解与统一。

1932年,奥托·莱森离开了法国小镇和蒙塞古要塞,回到巴黎,在旅馆中心无旁骛地写出了《与圣杯精神对立的圣战与“圣徒”》一书,并于1933年在德国出版。

然而,书的出版虽然为他这位年轻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带了了一定的声望与知名度,确立了他在研究关于圣杯的传说方面的“专家”地位,却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财富和幸福。非其如此,卖书所得还不够他偿还债务。此后一段时间,经济拮据的他甚至要靠“救济金”过活。正在此时,就有了前面所讲的希姆莱主动找上他的情节。

刚开始,满怀信心与希望、带着感恩的心情的他一头扑在一张简陋的书桌上,没日没夜地写作。但是,很快希姆莱就开出了资助他写作的条件,要求他至少在1937年写出一本,1939年再写出一本关于圣杯的书,而且,必须按照希姆莱与纳粹提出的主题和内容来写,要体现“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思想,要证明圣杯本该属于雅利安人所有,要在对包括犹太教在内的“异教徒”的“书证”中,提出由大日耳曼德国国家和雅利安种族利用各种充足的理由来搜寻圣杯,才能具有神奇的力量,并且,只能由雅利安人拥有和垄断圣杯,才能纯洁纯粹世界,净化人类。

此时的奥托·莱森因为有了资助,早已用不着为生活忙碌,为生存而写作,但是,苦恼和忧虑却与日俱增。希姆莱与纳粹的要求,跟他在沿着几个世纪以前帕西法尔的足迹找寻圣杯的过程中所理解的“宽容”与“和解”的“圣杯精神”不但风马牛不相及,而且相反相悖。是亦步亦趋地继续“取悦”纳粹,还是坚守自己的思想?奥托·莱森也不得不像帕西法尔那样回答:“圣杯侍奉谁?”

但是,他已经回答不了了。他后来曾对朋友保罗说道:“我是他们(纳粹)的奴隶!”

陷入美好的理想与丑恶的现实激烈的冲撞之中的奥托·莱森开始酗酒。同时,他还被人告发是一个“同性恋者”。这在追求血统纯正、种族优秀且健康繁衍的纳粹和希姆莱看起来是“大逆不道”。

几乎走投无路的他,却偶然邂逅了漂亮的德国姑娘伊莎贝拉。一见钟情的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为了洗刷“同性恋者”的罪名,他甚至给希姆莱留了一张字条,告诉他自己准备与美丽的德国姑娘结婚。

但是,继续寻找圣杯与写书取悦希姆莱和纳粹的压力,使他无暇卿卿我我,花前月下。这时,另有几位对希姆莱笃信“神力”和“魔法”、妄图借助它们来控制世界与人的精神的做法“投怀送抱”、争宠邀功的所谓“专家学者”,为了转移希姆莱对奥托·莱森寻找圣杯的兴趣,提出与其让奥托·莱森寻找和宣传虚无缥缈的圣杯,不如掌握住与圣杯具有同样作用的另一件圣物——“命运之矛”;同时,“揭发” 奥托·莱森只知道借酒浇愁,每日躲在一间只有一张旧书桌的小房间内冥思苦想;并且私下里“提醒”那位德国姑娘:奥托·莱森如此不与之亲近,“不近女色”,证明他就是一个同性恋者,而且对找寻根本就不存在的圣杯和研究宣扬圣杯精神已经“走火入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