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司马、诸葛之争,耐力决定成败(3)

老谋子司马懿 作者:姜涛


五丈原南挨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有深沟,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五丈原之名,据说是因为该原高出平地五十丈,最初叫作“五十丈原”,后来讹传为“五丈原”。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是一片面积十二平方公里的高地平原。诸葛亮将大军屯驻于此,正是守正之道。然而兵法“以正合,以奇胜”,要想对付魏军必须出奇兵。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这样的老乌龟一定会坚守不出,绝不肯轻易应战。对付这样的对手,只有调动其奔命,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诸葛亮计议已定,留守部分将士驻扎五丈原,自己亲率主力军,奔袭敌军西面的西围。

诸葛亮大军西进的消息传到司马懿军帐。司马懿心头一惊,西围虽然已有重兵把守,但恐怕不是诸葛亮主力的对手。一旦被攻取,则北原、渭南对于五丈原形成的合围之势,将不复存在。不行,不能让诸葛亮占有西围!司马懿下令,大军驰援西围。

郭淮不同意。郭淮觉得,诸葛亮诡计无双,惯用声东击西之计。西围已经有重兵把守,以诸葛亮审慎持重的性格,绝不会冒险攻打徒自损兵折将。蜀军大张旗鼓前往西围,恐怕其意不在西而在东也。

郭淮对司马懿说:我估计这是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蜀军的目标恐怕不是西围,而是东边的阳遂。在这关键时刻,我军不宜分军往西围,而应加强阳遂的守备。

司马懿一听,大有道理。西围已有重兵把守,即便蜀军强攻,一时半会也难以拿下,到时候再增援不迟。而阳遂兵力单薄,倘若失守,则大好形势将遭破坏。司马懿看看郭淮,心想此人果然智勇双全,乃一代将星。诸葛亮啊诸葛亮,我司马懿一人之智或许不能敌你,但我能人尽其才、群策群力;而你自恃才智过人,单枪匹马、事必躬亲,哪怕智者千虑恐怕也必有一失了。

司马懿当机立断,派将军郭淮、胡遵前往阳遂,抵御蜀军。

暮色深重,一支军队形同鬼魅,静悄悄地行进在前往阳遂的道路上。领军的,正是诸葛亮。诸葛亮以大军佯攻西围,实际潜往阳遂,以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指望能够一举拿下阳遂,给渭南的司马懿大营打入一个楔子。

蜀军人衔枚马裹蹄,随风潜入夜,行军静无声。这次出师以来屡屡不顺,但是蜀军依旧士气饱满。因为他们极度信赖带领这支军队的诸葛丞相,他们相信在丞相的率领下一定可以歼灭一切敌人,像往常一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但是残酷的现实又一次打破了他们的梦想。

距离阳遂还有一段路,前方积石原出现了大量的魏军。诸葛亮大吃一惊,没有料到自己的计谋居然又被看穿了。

统领魏军的正是郭淮、胡遵,他们没有消极防守在阳遂,而是主动出击,把主战场选择在最能发挥魏军骑兵机动性优势的平原——积石原。望见蜀汉偷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如期而至,郭淮喜不自胜,下令三军:出击!

诸葛亮不敢恋战。两军略一接触,诸葛亮就指挥大军后撤。郭淮深知诸葛亮撤军的威力——一次撤军斩杀了王双,再次撤军射死了张郃。郭淮可不想成为张郃第二,自然不敢追击,任由诸葛亮从容退去。

诸葛亮退守五丈原,不会再轻举妄动。司马懿观察地形图,五丈原西边是铁城陈仓,北面是郭淮驻守的北原,东面是我主力军驻扎的渭南大营。三股魏军对五丈原形成合围之势。三面设网,网开一面。

网开的这一面,是五丈原南边的斜谷道。诸葛亮啊,你还是老老实实从斜谷退回去吧。

司马懿与诸葛亮,就像两个旗鼓相当的武林高手,谁也不敢轻易先出手,只好摆出架势等待对方露出破绽再给以致命一击。

司马懿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