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火焰在路上行走(1)

大同风 作者:聂还贵


每逢寺内有佛像塑成,京城便会揭开一幕盛大欢庆:出像之日,千骑开道,万乘护拥;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丝竹杂技雷动,梵乐法音四合;僧人跳金刚舞,善男信女叩拜;太皇太后和皇上散花,万人空巷一睹真颜……

我们一路歌唱

从印度河,从阿尔菲奥斯河

远道而来……

印度佛教袈裟,像一片祥云,镶着大乘小乘的金边,于东汉时期由西天飘落中国,在北魏平城时代,化成一座灵岚秀雾的峰岭。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佛教东渐途中,丝丝然氲氲然不断注入中国本土的儒道元素,汇涌到北魏,赢得皇权青睐,帝佛相拥,会心而笑。藉此,以平城为转折,佛教找到一条中国化、世俗化传播道路。这一切的标志,便是包括云冈石窟在内的北魏京都平城。

人说北魏是一个佛教王朝,平城则是一座盖世佛城。禅林巨擘,紫气花团,故大同有佛国龙城之盛誉。《水经注》:“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法轮东转,兹为上矣。”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武州山灵岩石窟寺之外,尚有享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七级佛塔;蔚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及五级大寺。而静轮宫“榭台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皇舅寺五层佛塔,宝相庄严,塔内青石造像,金银装点,光华万道。

每逢寺内有佛像塑成,京城便会揭开一幕盛大欢庆:“出像之日,千骑开道,万乘护拥;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丝竹杂技雷动,梵乐法音四合;僧人跳金刚舞,善男信女叩拜;太皇太后和皇上散花,万人空巷一睹真颜。”正是:

楼台烟寺绕云彩,

更有梵音真天籁。

冠世灵岩万佛堂,

众生芸芸京华来。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僧侣成群,袈裟光耀,若“火焰在路上行走”。《魏书》称:“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京都兴佛,举国造像。北魏佛教流衍之势,一如春波荡溢,芳草天涯,既蓬勃于平城,风行于洛阳,亦蔓延敦煌、麦积山、天龙山、响堂山。

五台山佛光寺、清凉寺、灵鹫寺(今显通寺),浑源悬空寺,灵丘觉山寺,交城玄中寺,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沁县红砂岩造像……纷纷营造,盛况空前。今发现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西部苏默尔图阿尔寨山石窟建筑群——“草原云冈”,都是北魏佛教文化的珍美遗存。

沿108国道,穿滹沱河谷,入五台山界域,有一座名字好听的村庄——公主村。村里有一座寺:公主寺。该寺建于1500年前北魏,乃五台山创寺最早佛寺之一。公主何许人?北魏孝文帝诚信公主是也。孝文帝亲旨为削发而尼的公主建寺,并金口玉言,赐名:公主寺。

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乃文殊菩萨道场。分别成书于唐高宗永隆、弘道年间的《古清凉志》及后唐同光、天成其时的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皆录记有文殊菩萨弘化五台山及孝文帝舍山创寺传说:孝文帝巡幸至此,遇一老僧乞求,望能将其座席下的土地赐用于建寺。孝文帝应声未落,老僧身下坐具晃然动将起来,若莲花盛开,且越铺越大,直至绕山五百里,遂有今日五台山阔袤之境。孝文帝先是一惊,随之便笑出了声。原来,老僧者乃文殊菩萨化身是也。

佛光寺坐落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山腰间,坐东面西,依山而建。从北魏到隋唐,佛光寺古刹钟声,祥云瑞气,道场炽盛。孰料唐武宗点一把灭佛之火,佛光寺一夜间砖木尽焚,光华顿息。现存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殿内唐代彩塑、壁画、墨书题记与建筑,并称唐代佛寺遗存“四绝”。殿内众佛像间,一尊仕女塑像,挽住人们的目光。此塑像民间传为武则天之身,后经梁思成、林徽因实地考察破解,原为大殿施建者佛门女弟子,所谓“佛殿主宁公遇”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