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多义举例 (4)

诗词修养 大师谈 作者:王国维


俞平伯先生以陆士衡拟作中“去去遗情累”,及他诗中类似的句子证明弃捐句当从张解。这是主动、被动的分别,是个文法习惯问题。至于“努力加餐饭”,张以为就是那衣带缓的弃妇张以为比喻逐臣,却不是的。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末云:“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可见“加餐食”是勉人的话,——直到现在,我们写信偶然还用。《史记·外戚世家》:“[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毋相忘。’”“强饭”与“加餐食”同意。——解作自叙,是不切合的。

二 陶渊明饮酒一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王康琚《反招隐诗》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渊明之隐,在此二者之外另成一新境界。但《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渊明或许反用其意,也未可知。后来谢灵运《斋中读书》诗云:“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迹寄京华,心存丘壑,反用《庄子》语意,可为旁证。但陶咏的是境因心远而不喧,与谢的迹喧心寂还相差一间。

采菊东篱下。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说:“采菊二句,俱偶尔之兴味。东篱有菊,偶尔采之,非必供下文佐饮之需。”这大概是古今之通解。渊明为什么爱菊呢?让他自己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之二我们看锺会的《菊赋》:“故夫菊有五美焉:……冒霜吐颖,象劲直也。……”可见渊明是有所本的。但锺会还有“流中轻体,神仙食也”一句,菊花是可以吃的。渊明自己便吃,《饮酒》之七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可见是一面赏玩,一面也便放在酒里喝下去。这也有来历:“泛流英于青醴,似浮萍之随波。”见于潘尼《秋菊赋》。喝菊花酒也许还有一定的日子。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诗里也说:“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尘爵耻虚罍,寒花徒自荣。”似乎只吃花而没喝酒,很是一桩缺憾。这个风俗也早有了。魏文帝《九日与锺繇书》里说:“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再早的崔寔《四民月令·九月》也记着“九日可采菊花”的话。照这些情形看,本诗的“采菊”,也许就在九日,也许是“供佐饮之需”;这种看法,在今人眼里虽然有些杀风景,但是很可能的,九日喝菊花酒,在古人或许也是件雅事呢。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文选》李善《注》:“《楚辞》曰:‘狐死必首丘,夫人孰能反其真情?’王逸《注》曰:‘真,本心也。’”

二、又:“《庄子》曰:‘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三、古直《陶靖节诗笺》:“《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

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云:“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真意”就是“真想”;而“真”固是“本心”,也是“自然”。《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渊明所谓“真”,当不外乎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