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吴决胜年(1)

李鸿章:潜龙在渊 作者:叶曙明


同治二年(1863),收复昆山、新阳之后,李鸿章已拥有四十余州县,淮军扩充至四五万人,江苏大局已无悬念,规复苏州只是时间问题。李鸿章向朝廷奏报:“窃昆新克复后,即应乘胜进规苏城。”

苏州古城,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吴王阖闾时代的公元前515年。古人赞美苏州曰:“姑苏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红楼梦》中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民间又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府辖有九县:长洲、元和、吴县谓之上三县;常熟、昭文、吴江、震泽、昆山、新阳谓之下六县。

苏州自从成为李秀成的大本营后,驻有数十万大军,以致百业停顿,田地丢荒,天灾人祸交互侵袭,民间元气损耗殆尽。李鸿章形容:“自粤逆窜陷苏、常,焚烧杀掠之惨,远接宋建炎四年庚戌金阿术故事,盖七百有三十年无此大劫。”但此时苏、常仍是天京的输血站。“查苏、常、杭、嘉为东南财赋最盛之区,逆众占据四年,征粮收税,取精用宏,且时以财粟接济金陵,转输各路。金陵是其老巢,而苏、常、杭、嘉又为金陵根本,贼必死守而力争之以成掎角之势,以护粮饷之源。”

李鸿章拟分三路进剿苏州,由昆山进苏州为一路,以程学启担任;由常熟进江阴、无锡为一路,以李鹤章、刘铭传担任,黄翼升带水师相辅并进;由泖淀湖进吴江、平望、太湖为一路,以李朝斌水师担任;戈登带常胜军进驻昆山,为各路提供支援。在李鸿章的构思中,“以上三路,皆欲规取远势,在剪苏州枝叶,而后图其根本也”。为了防止杭、嘉、湖的太平军绕击淞沪后方,派潘鼎新部守洙泾,杨鼎勋部守张堰,以为策应。各军依计而行。四月十八日,程学启引军进抵岘子山、大小唯亭、界浦、甪直等处,距娄门二十余里。苏州,已遥遥在望。

这年似乎是朝廷时来运转的一年,湘军与淮军频频报捷,为两宫太后的这个端午节增添了些许欢乐气氛。四月二十二日,刘铭传会同水师,克复苏、常交界的杨厍、汛城,将太平军二千余人“围杀殆尽”。从四月二十七日开始,曾国荃督率湘军开始对金陵收紧包围,逐步展开攻击。五月十五日,湘军攻克下关、九洑洲一带,自此湘军西起江东桥,绵亘而南,东至印子山,分布三十余里,连成一片。

五月二十五日,李鸿章致信曾国荃祝贺:“伟哉!亘古之盛业,不世之奇勋也!欢忭赞叹,中外同声。”但他忽然话锋一转,喋喋讲述起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淮军在顾山大败太平军,斩首万级的“辉煌战绩”,还刻意把郭松林拿出来表扬一番,说他在战场上“手刃至百数十人,满身白衣,逆血溅尽,真壮士也” 。郭松林是从曾国荃处只身出营,投奔李鸿章的,李说这些话,显然是想刺一下曾国荃。

曾国藩突然来信,提出把黄翼升的淮扬水师调回安徽,换太湖水师去李鸿章那边。当初曾国藩是因为李鸿章初任苏抚,淮军又在草创阶段,才把淮扬水师借给李鸿章壮行色的,并非真的送给他。但李鸿章认为自己与淮扬水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来淮扬水师沾了个“淮”字,应属于淮军;二来当初组建淮扬水师时,他是最早的主持人,和黄翼升几乎是合作伙伴。如今,两人又合作了一段时间,已有了默契,黄翼升也不想回湘军了。结果,便演了一出“刘备借荆州”。

五月十四日,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说:“昨闻吾师檄调(淮扬水师)过淮,鸿章岂敢违令,惟官绅、士庶、大小将领相顾愕眙,似于东南全局大有关碍。且苏、嘉荡港歧出,新到师船情形不熟,淮扬水师战事至今春,乃得放胆。若以太湖水师易之,而令熟悉地势、人情之水师他往,诚恐舆论未协,军事因而阻滞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